quo后,许多关窍,他才慢慢想通。
唐刀客的最终目的,是逼如故堕魔,且是步步为营,精心算计的。
他显然知道,如故身上的魔气需得慢慢诱发。
也正是他那在青阳山中摧折了如故心脉的一指,断了如故再归道门的路。
换言之,他既知晓抑制魔气的七花印存在,同时也能运用移相之术。
能同时达成这两个条件的人,并不多。
想通这一点后,常伯宁心中云霾深锁,难见天日。
他逼迫自己回忆起了更多的细节。
剑川外石榴树下的一抹红衣,夺命花雨中的一朵血花,猎猎酒旗下的翻飞衣袂&hellip&hellip
它们的主人,都生了一双相似的、冷淡的凤眸。
常伯宁疯了也似的追查唐刀客,一是为了给如故和众家道友报仇,二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他。
今日,方与荆一雁对局完毕,听说这位在剑川月下与他有一面之缘的道友来访,常伯宁便立即请他来见。
因为心绪翻涌,当他推门而入时,自己一时慌乱,竟打翻了棋盏。
这一点小小的狼狈间,常伯宁却意外掩饰住了自己的情绪,并得到了仔细观望他的机会。
常伯宁得出了结论。
&hellip&hellip是他。
只是,他宁愿当这故友死在&ldquo遗世&rdquo,从未出现。
这样,他的竹君道友,方可在世上留下这一副清白身,方可保丹阳峰不受其波及。
封如故的死,始终是常伯宁最为介怀之事。
如故既然未死,常伯宁对&ldquo唐刀客&rdquo的仇怨也淡了许多。
今日权作无事、纵他离去,常伯宁已用尽了他们昔年的全部情分。
&hellip&hellip他日再见,十六条道友的性命,再加上海净的命,他们断无任何情分可言。
常伯宁独立山头,风盈满袖。
得见故友,他多愁善感的毛病犯了,又回忆起了另一桩往事。
如故似乎总喜欢开自己同他的玩笑。
那年中秋,三门徒弟聚在一起,品茗赏月,抽签游戏。
如故抽出了一支&ldquo竹花唯养栖梧凤&rdquo,喜形于色,将签掷在二人面前:&ldquo韩师哥,你何时嫁来风陵,和我师兄一起养我这只栖梧凤啊。
&rdquo
荆三钗薄酒微醺,撑着下巴啐他:&ldquo你是什么凤,一只死孔雀,拔光你的毛&hellip&hellip&rdquo
韩兢亦是抿唇而笑,望着自己。
常伯宁却以为韩兢是在尴尬,善意地替他解围:&ldquo如故,我与你韩师哥是道友,自会好好疼惜你的。
&rdquo
言罢,他向韩兢温柔微笑:&ldquo韩兄,可对?&rdquo
韩兢的笑容如沐春风,丝毫不肯叫旁人为难:&ldquo是。
&rdquo
过去,常伯宁不懂他的笑容。
事到如今,他竟是参透了那么一点深意。
&ldquo&hellip&hellip韩兄。
我不是高岸,非是深谷。
&rdquo常伯宁立于长月之下,衣袂翻飞,喃喃道,&ldquo你纵有万千心音,向我呼喊,我亦无法给你一句回声。
&rdquo
&hellip&hellip抱歉。
走至风陵山下的韩兢,似有所感,转回头去,唯见天际皓月。
万灯初上月当楼。
很美好的景色。
韩兢披着满身月光走下山去时,迟迟弄清了自己此行的来意。
韩兢,在常伯宁这里,是无疾而终的一个符号,一段隐藏在友谊之下的,无望的爱。
至少,韩兢扮演的角色、一名剑川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