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认个干哥哥当苦力吧 举办婚礼的……

首页
举办婚礼的人家院子不大,乌央乌央的挤满了人。

    做饭的、主管婚礼调度的、闲磕牙聊天的,闹哄哄的挤作了一团,逼的所有人都得扯着嗓子说话。

    苗语音调极高,穿透力极强,几十个人的嗓门凑在一起,硬生生的吵出了春运火车站的味道。

     与此同时,吉时接近,鞭炮炸起。

    乡村没有不得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但凡赶上婚姻大事,鞭炮就跟不要钱似的放。

    接连不断的万响鞭炮,炸出的硝烟直冲云霄。

    张意驰哪见过如此阵仗,震惊了个目瞪口呆,外加被呛的泣涕横流。

     龙向梅一张一张的给他递着纸巾,他一边擦着脸,一边考虑着回头得给多少封口费——这辈子的狼狈都落在龙向梅眼里了,简直英名尽毁! 龙向梅看人颇准,她一搭眼就看出张意驰出身不凡。

    事实确如龙向梅所料,张意驰的家教堪称严苛,在主流称赞个性化的今天,还保留着一堆的规矩。

    食不言寝不语算轻的,就说刚才,他十几个小时水米未进,龙向梅如果只给他小小一碗油茶,他也很难轻易主动开口要第二碗,只因为身上没带钱。

     因此,当时间长了,规矩浸入了骨髓,就化作了传说中的优雅。

    一举一动克制而谦和,等适应了硝烟后,一身雪白的他站在庭院里,与周围大大咧咧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这场欢庆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好在本地居民一个个神经堪比钢筋,完全不知道察言观色为何物。

    张意驰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礼貌,大家都自觉当他腼腆。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相当严重。

    明明是属于青年人的婚礼,举目望去,却多半的中老年。

    偶尔有几个年轻人,还都是带着孩子的妇女。

    剩下的只有被称作留守儿童的未成年。

     婚礼这么大的场面,很多事都不得不让年轻人去做。

    因此龙向梅再没空招待张意驰,被喊的满场飞奔。

    张意驰被丢在陌生的环境里,四周都是听不懂的语言,又没有手机,十分的无聊。

    但令人惊奇的是,不知为什么,四周交谈的人不知不觉的换了语言。

    仅仅几分钟的功夫,就从一个字也听不懂的苗语,换成了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龙向梅一阵风似的卷了回来,拍了个粽叶包裹的糍粑到张意驰手里:“咸红豆沙馅的糍粑,刚做好的,趁热吃。

    ” 大庭广众之下,站在露天的院子里剥糍粑吃……呃…… 张意驰不动声色的捏着糍粑,笑着转移话题:“你们的普通话出乎意料的熟练。

    ” 龙向梅低头剥着裹糍粑的粽叶,不以为意的道:“小朋友们从幼儿园起,就要求说普通话。

    为了他们能学好,家长们被迫跟着讲。

    语言嘛,讲多就熟练了。

    ” “你们自己家说话,也用普通话么?”张意驰好奇的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