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鹰·第四十三章
1933年8月的暑气裹着股硝烟味。
关东山的云岭主峰被日军的工事切成了三段,半山腰的战壕里积着层黑褐色的血垢,是白刃战之后凝结的,被雨水泡得发黏,踩上去像踩着腐烂的内脏。
燕双鹰蹲在前沿阵地的掩体后,手里的步枪枪管缠着浸过冷水的布条,枪管上的准星被磨得发亮,怀表在胸前随着呼吸起伏,表盖内侧的"立秋"二字刻得很深,刻痕里嵌着些弹壳粉末,是昨夜清理战场时蹭上的。
"连长,三排把日军的取水通道炸了。
"通信员小李的胳膊上缠着绷带,是白刃战时被日军刺刀划的,伤口刚拆线,还能看见里面的红肉。
少年往嘴里塞了片薄荷叶子,是从百姓那里讨的,"王班长说云岭主峰的日军快断水了,今早看见他们往山下扔尸体,都是渴死的伤兵,尸体肚子都瘪得像张纸......"
燕双鹰的手指在怀表链上绕了两圈,铁链的铁环被汗水浸得发烫。
他望着云岭主峰——那里的日军碉堡像块嵌在山岩上的黑瘤,碉堡顶端的太阳旗被炮弹炸得只剩半截,飘在风里像块破抹布。
风里飘来阵阵恶臭,是日军尸体腐烂的味道,混着炸药的硝烟味,把云岭的云雾都染成了灰黑色,像关东山在呕吐。
队伍在云岭西侧的密林里布下了包围圈。
一排守住通往黑风口的公路,用国军遗留的钢板搭了掩体,钢板上的弹孔密密麻麻,像筛子眼;二排潜伏在主峰南侧的断崖下,手里攥着捆好的手榴弹,引线都剪到了最短,拉环上系着红布条,风一吹像片跳动的火苗;三排占据了主峰东侧的水源地,把日军原来的蓄水池改成了陷阱,池底插满了削尖的松木,上面盖着伪装的树枝,像张张开的大嘴。
"连长,张木匠带着百姓送粮来了。
"副连长老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四十多岁的老兵脸上有道刀疤,是军阀混战时期留下的,"还带了些新做的土炸药,用日军的炮弹壳填的硝石,威力比咱们的手榴弹还大。
老乡们说,要是缺人手,他们也能上前沿......"
燕双鹰往嘴里塞了块玉米饼,是张木匠的媳妇烙的,饼上还留着鏊子的焦痕。
他望着密林里的百姓——男人们扛着粮食往掩体里送,脊梁被压得弯弯的,像座座移动的山;女人们蹲在溪边清洗绷带,血水把溪水染成了淡红色,她们的手上大多带着伤,有的是被弹片划的,有的是被刺刀挑的;孩子们提着篮子给战士们送野果,小手里攥着捡来的弹壳,像攥着宝贝。
日军的侦察机在正午时分掠过云岭。
螺旋桨的轰鸣声震得树叶簌簌往下掉,像场绿色的雨。
燕双鹰按住正要开枪的新兵,往他手里塞了块石头:"别暴露位置,让他们看清楚咱们的包围圈。
"他望着侦察机投下的烟幕弹,橘红色的烟雾在山谷里散开,像块巨大的伤疤,"日军想知道咱们的布防,正好让他们看看,云岭是他们的坟场。
"
黄昏时,日军的突围开始了。
黑岛连队的残兵像被赶急了的野兽,端着步枪往公路方向冲,领头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