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首页
入草果、茴香、花椒末、水姜、醋等十味。

     待到客人洗净手,洗手蟹也就做好了。

     汴京临着河,水运通畅,螃蟹价贱,纵使是大螃蟹也贵不到哪去,但是耐不住那些香料昂贵。

     故而有两种卖法,一是按斤两称着卖,二是按只卖,客人只管挑选,不论大小都是一样的价钱。

     元娘选了按只卖的,一只四十文,她买了三只大螃蟹。

     她本来一味挑选最大只的,但是徐承儿悄悄凑到她耳边,“挑母螃蟹,母螃蟹有膏,好吃!” 陈元娘愣了愣,眼睛瞥了瞥旁边干杂活的小儿子,见人家没往自己这边看,遂侧头耳语,“母螃蟹怎么挑?” “肚脐盖尖尖的是公螃蟹,圆的是母螃蟹,挑圆的!”徐承儿干脆指着其中一只道。

     元娘受教,仔细挑选起来。

     待到洗手蟹做好,因为元娘出门未曾带盆碗,店家直接连碗带盖都端给元娘,只说吃完了送回来便是。

     元娘瞪圆眼睛,惊诧不已,这瓷碗看着似乎不便宜,“您、您就这样拿给我,不怕丢吗?” 哪知道店家直接笑了,豪爽道:“这有什么,我看你身边的小娘子眼熟,想来也是熟客了,我家的饭食好吃,不至于为了一个碗碟,往后就不来吃了,要避着走。

    ” 陈元娘由衷赞叹,“您真大气!” 待到出去以后,经由徐承儿解释,元娘才知晓这在汴京很常见。

     不知道是不是商贸盛行的缘故,商人们既看重契书约定,也在这样的事情上很大方。

    尤其是那些正店,用的碗碟精美绝伦,价值不菲,且皆是整套烧制,这样昂贵的东西,只要脚店买过几次酒,就敢借给人家,数日后归还即可。

     之后,徐承儿又领着元娘去家附近的何三脚店里买了点煎鱼、粉羹、旋炙猪皮肉,都是物美价廉的下酒菜,最是下饭,就是旋炙猪皮肉要贵点,得二十文一整块,其他都是十五文一份。

     看徐承儿熟门熟路的样子,就知道平日里没少买,都是她阿翁爱吃的。

    当然,她也爱吃,所以才默默记下。

     趁着买吃食的功夫,陈元娘也跟着熟悉了附近的街景,哪家铺子便宜,哪家铺子会偷偷缺斤两,这些可都是徐承儿作为土生土长的汴京人攒下的经验。

    如若不然,元娘怕是得吃不少亏才能摸清楚。

     回到家里时,王婆婆已经蒸好了饭,是用竹桶放进新买的大铁锅里蒸的,蒸出来的米粒颗颗分明,吃起来口齿间流淌着竹香,也没有常见焖饭的黏腻。

     除此之外,王婆婆还用芝麻油炒了一碗菘菜和一碗鲜笋。

     笋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邻居婆婆送的,老两口去京郊的山上挖的,听说她们家三个儿子都战死了,儿媳改嫁,守着个孙子闭门过日子。

    那个孙子,当初元娘头一回来这买渴水的时候,似乎也在,就是没什么印象了。

     总之,加上元娘买回来的这些菜,今日的饭食是难得的丰盛。

     平日里不是去市井随意买点馉饳儿、胡饼之类的对付着吃,就是用陶锅放在泥炉上闷点菜和饭搅一块吃。

     王婆婆手艺好,味道倒也不差,就是菜容易炖软,老人家吃着合宜,小孩子吃着就嫌烂没嚼劲了。

     故而今日大家都吃得很尽心,哪怕是最稳重的陈括苍,吃饭的姿势动作不变,但速度却快了三分,元娘自不必提,她吃饭一向很快。

     那么多菜,大家伙风卷云涌的都吃完了。

     这里头最受喜爱的当属洗手蟹,虽然是生的,可腌料放得好,食材又新鲜,一点腥生味都没有。

     洗手蟹吃起来入口绵腻,冰中带酸,混着蟹黄鲜美细腻的口感,很是开胃,勾得人食指大开,回味的时候则带着茴香等香料浓郁的香味。

     其次就是旋炙猪皮肉,就连王婆婆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都忍不住吃了许多。

     旋炙二字就能看出是用木炭炙烤的,表皮被烤出鼓起的脆皮,色泽金黄,咬下去并不韧硬,反而能一口咬开,除了酥脆的肉香,就是一点薄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