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办法。
"陈志远当机立断。
他让摩托车厂连夜加工了一批机械秤,又培训了二十个下岗女工当称重员。
生鲜区的保温系统则借鉴了冷链经验——苏联专家建议的"棉被+冰块"改良版,成本只有进口冷柜的十分之一。
1984年国庆节,中国第一家县城自选商场"天天平价"低调开业。
没有剪彩仪式,只在门口贴了张手写告示:"欢迎自选,出口结账。
"
第一批顾客是好奇的附近居民。
他们怯生生地推着改装过的轮椅车(购物车的替代品),在货架间小心翼翼穿梭,不时发出惊叹:"这么多东西随便摸?比供销社便宜一毛钱!"
转折点出现在上午十点。
菜市场收摊后,一群提着篮子的家庭主妇涌了进来。
生鲜区的特价鸡蛋瞬间被抢购一空,接着是食用油、白糖......混乱始于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大妈们发现这种薄如蝉翼的"洋玩意"能装东西后,开始疯狂撕扯,有人甚至整卷往怀里塞。
"别抢!排队!"称重员小王急得直跺脚。
她面前挤作一团的顾客已经打翻了酱油瓶,棕黑色液体在地上蜿蜒如蛇。
陈志远抄起扩音器跳上柜台:"各位婶子!"他的声音压过嘈杂,"今天所有商品保证供应!塑料袋随便拿,但请排队——前一百名顾客送半斤鸡蛋!"
秩序渐渐恢复。
下午三点,陈志远正在仓库调货,楚明月慌慌张张跑进来:"有人在散布谣言,说我们价格比供销社贵!"
卖场角落里,一个穿蓝布衫的中年妇女正指着货架上的肥皂大声嚷嚷:"黑心商家!这块肥皂供销社卖三毛五,这里要四毛!"周围聚集了不少人,议论纷纷。
陈志远一眼认出那是赵建国公司食堂的炊事员。
他不动声色地让售货员取来供销社的同款肥皂——包装相似,但克重少了二十克。
经过现场称重对比,谣言不攻自破。
但负面影响已经扩散。
傍晚盘点时,销售额只有预期的一半,更糟的是出现了三起偷窃事件——一条毛巾、两包香烟和一罐奶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天会更难。
"周雅看着顾客意见本上"价格贵服务差"的留言,叹了口气。
当晚的紧急会议上,团队争论到深夜。
张建军主张增加保安,楚明月建议降价促销,只有陈志远沉默不语。
他翻看着深圳拍的照片,突然问:"沃尔玛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便宜?"张建军猜测。
"不,是信任感。
"陈志远敲着照片上醒目的"天天低价"标语,"要让顾客相信这里永远最实惠。
"
凌晨四点,楚明月的设计稿终于定稿——一张几乎占据整面墙的海报:左边是供销社的价目表,右边是"天天平价"的价格,中间大大的红色箭头标注着价差。
最下方是用鸡蛋组成的笑脸图案,配文:"每天省下一颗蛋,一个月能攒三斤半!"
第二天清晨,这张海报像炸弹般引爆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