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当天下午,代销点挂出"新品试吃"的牌子。
王小军贡献出自家蒸的馒头,切成小块当试吃品。
农民们起初对五分钱一小勺的价格直摇头,但尝过后纷纷掏钱。
到傍晚时,一罐辣酱卖了八块多——成本不到两元!
"明天多做些!"王小军数着毛票兴奋不已。
陈志远却摇头:"先不急。
"他仔细记录着顾客反馈:有人嫌太辣,有人想要更咸的...前世的产品经理经验告诉他,必须做出差异化版本。
夜深人静时,陈志远在煤油灯下完善商业计划。
辣椒酱的优势显而易见:原料本地化、工艺简单、保质期长,最关键的是——赵家看不上这种"小生意"。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非对称竞争策略:1.避开赵家垄断领域;2.选择低关注度高利润品类;3.农村包围城市。
"
钢笔在"农村"二字上顿了顿。
前世他走的是高端路线,主打商场超市。
但现在,最广大的市场在田间地头——五亿农民,每人每年消费一元,就是...
"还不睡?"苏晓梅端着油灯出现在门口,光晕中像个古老的剪影。
陈志远招手让她过来看计划书。
少女凑近时,发丝间带着辣酱和皂角的混合气息,莫名让人安心。
"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她指着"小作坊"那栏。
"五百左右。
"陈志远算了算,"改造废弃粮仓,买些基本设备..."
苏晓梅突然掏出一个手帕包,展开是卷皱巴巴的钞票:"我存的,加上今天的...一共六十三块七毛。
"
陈志远鼻子一酸。
前世融资时,那些风投大佬随手就是百万支票,却从没人把全部积蓄交给他。
他轻轻合上苏晓梅的手:"留着。
钱我有办法。
"
他确实有办法——那批藏在墙缝里的国库券,兑了能有两百多。
再加上...
"明天我去趟县里。
"陈志远合上笔记本,"找李国栋批个食品加工许可证。
"
次日清晨,陈志远搭拖拉机去了县城。
李国栋办公室锁着门,秘书说去省里开会了。
他转而去供销社找王丽华,想打听设备采购的事,却撞见她在仓库偷偷抹泪。
"怎么了?"
王丽华慌忙擦脸:"没事...工作调动。
"她递过张纸——调令上写着"即日前往青山公社供销社报到",落款是县商业局。
青山公社是最偏远的公社,这分明是发配!陈志远立刻明白了:"赵家?"
王丽华点头,声音低不可闻:"他们查到...我帮你弄工业券的事..."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
王丽华迅速塞给陈志远一张纸条,把他推进货架后面。
进来的是供销社主任,满脸假笑地"督促"王丽华立即交接工作。
陈志远攥着纸条从后门溜走。
展开一看,是几个供货商名单和电话号码,最下面写着:"小心王建军,他升官了——县工商局稽查队副队长。
"
秋日的阳光突然变得刺眼。
赵家的反击比预想来得快,而且精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