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医者仁心,救母有望

首页
不良和贫血。

    * 太医们诊断为“痨瘵”,方向没错,但他们的治疗,太保守了。

    只是一味地用沙参、麦冬、玉竹之类滋阴润肺,却不敢用药攻伐病邪。

    这无异于给一座朽烂的木屋刷上新漆,看似光鲜,内里却在被蛀虫啃噬,早晚要轰然倒塌。

     “徐太医,”朱雄英松开母亲的手,转过身,稚嫩的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母妃的病,单靠滋补是不行的。

    ” 徐养善心中一凛,躬身道:“请太孙殿下示下。

    ”他已经不敢再用“指教”二字,而是用了“示下”。

     “母妃体内,盘踞着一股极厉害的‘燥邪’,”朱雄英换上了一套他们能听懂的理论体系,“此邪如同微小的虫豸,名曰‘痨虫’。

    它啃噬肺叶,耗损精血。

    若只知滋补,无异于饲虫为患。

    当务之急,需三管齐下。

    ” “三管齐下?”徐养善和几位随侍太医面面相觑。

     “其一,清肺杀虫。

    ”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拟一方,以百部、白及、夏枯草为主药,清热解毒,杀虫止血。

    再辅以黄芩、地骨皮,清泻肺火。

    此为治其本。

    ” 他口中所说的几味药,正是后世中医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尤其是百部,素有“杀痨虫”之效。

    这些药性猛烈,太医们平日里对太子妃这样的金贵之躯,绝不敢轻易使用。

     “其二,固本培元。

    ”他继续说道,“杀虫之药,恐伤正气。

    故需另择一处宫殿,须得庭院开阔,日照充足,通风爽利。

    母妃每日需在此静养,多晒日光,呼吸新气。

    饮食上,停掉那些滋腻之物,改用牛乳、羊乳、血豆腐、清炖的精肉,以血肉有情之品,补养气血。

    此为治其标。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话,更是让太医们目瞪口呆。

    痨病之人,最忌风寒,向来都是门窗紧闭,层层包裹。

    这位小殿下竟主张通风晒日?还有那饮食,不都是该用燕窝、人参之类的滋补吗?牛乳、血豆腐……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这已经不是医理,而是闻所未闻的养生之道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断绝病根。

    ”朱雄英的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那个用来倾倒痰盂的角落,“母妃咳出的痰血,乃‘痨虫’之巢穴,秽浊不堪。

    若处置不当,随风而散,非但于母妃无益,更会殃及旁人。

    即刻起,所有痰盂内都需盛放石灰粉,每日一换,换出之物,必须深埋于无人之处。

    所有伺候之人,近身时需以三层细麻布掩住口鼻。

    母妃所用碗筷,皆需用沸水反复烹煮。

    此乃‘洁净之法’,可防‘痨虫’再生。

    ” 隔离、消毒、加强营养、日光疗法、对症下药…… 朱雄英用一套完全符合中医理论外壳的语言,将现代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方案,完整地、系统地、无可辩驳地呈现了出来。

     整个寝殿,鸦雀无声。

     徐养善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不是听不懂,而是听得太懂了!朱雄英的每一个字,都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固守了几十年的医学观念。

    那套“痨虫”之说,那套“洁净之法”,简直是……简直是经天纬地之才才能想出的绝妙理论! 它不仅解释了太子妃为何久病不愈,更解释了为何痨病常常“一门同病”,具有传染性! “神仙托梦……原来,神仙不仅赐下了救命仙方,更传下了这等旷世医理……”徐养善喃喃自语,看向朱雄英的眼神,已经从敬畏,化为了狂热的崇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