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做点买卖

首页
登州港外的无名荒岛上,寒风卷着咸腥的海浪,一遍遍冲刷着嶙峋的礁石。

    几艘破败的辽国使船,如同被拔了牙的老兽,歪斜地搁浅在浅滩上,船板开裂渗水,桅杆光秃秃的,连船帆都被前几日那场要命的风暴撕扯成了烂布条。

     赵良嗣裹着一件半旧的狐裘,站在冰冷的礁石上,望着灰蒙蒙的海天一线,只觉得一股寒气从骨头缝里钻出来,比这腊月的海风更刺骨。

    他本是辽国南院枢密副使,肩负着天祚帝最后的、渺茫的期望——东渡高丽,说服高丽王在女真鞑子的后院放把火,给垂死的辽国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谁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没把他送去高丽,反而把他和这残破的使团,像垃圾一样拍在了大宋的海岸线上。

     “宋廷…竟如此绝情!”赵良嗣想起昨日在汴京城的遭遇,胸口便堵得发慌。

    他堂堂辽国副使,带着国书,陈明唇亡齿寒之理,恳求大宋念在百年邻邦(虽多是战火)的情分上,出兵夹击金国,至少…至少把那幽云十六州之地还给辽国,也好让辽军有个依托腹地。

    结果呢? 道君皇帝赵佶,那位沉迷书画、修道、奇石的官家,隔着垂拱殿的珠帘,声音都透着股子不耐烦和恐惧:“金国势大,不可轻启边衅…尔国之事,朕…爱莫能助。

    至于幽云旧地…此乃宋辽百年宿怨,非一时可决…”最后竟是一道冰冷的旨意:辽国使团,即刻离京!不得逗留! 驱逐!如同驱赶一群丧家之犬! “将军,船舱又渗水了,修补的桐油和麻絮都用光了…”一个面黄肌瘦的辽兵哆嗦着来报。

     赵良嗣疲惫地挥挥手,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饥寒交迫,船只破败,归途茫茫。

    难道堂堂大辽,真的要亡在这东海之滨的荒岛上?一股深切的悲凉和绝望,如同冰冷的海水,将他淹没。

     就在这时,一艘造型奇特、船身狭长如刀、吃水极浅的快船,如同幽灵般破开薄雾,无声无息地靠近了荒岛。

    船头飘扬着一面陌生的旗帜——深蓝底色上,绣着一枚金黄色的古朴钱币图案,钱币中央,是一个铁砧与船锚交叉的徽记。

     “昌隆号?”赵良嗣看着那旗帜,眉头紧锁。

    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商号。

     快船灵活地绕过礁石,在浅水处抛锚。

    跳板放下,一个穿着宝蓝色锦缎棉袍、外罩玄狐皮坎肩的年轻人,利落地跳了下来。

    他面容清秀,眼神却锐利如鹰,行走间步伐沉稳,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老练。

    正是小五。

     “哪位是赵良嗣赵大人?”小五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商人的圆融笑容,对着礁石上这群形容狼狈的辽人拱了拱手,目光精准地落在了赵良嗣身上。

     赵良嗣强打精神,挺直了腰背,维持着最后一丝使臣的尊严:“本官便是。

    阁下是?” “在下吴小五,‘昌隆海记’登州分号管事。

    ”小五笑容不变,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听闻大人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