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该来的总是回来的

首页
器,在灭辽的轨道上全速前进。

    天辅元年,正是厉兵秣马,准备给予辽国致命一击的关键时刻。

    其锋锐的目光,在彻底撕碎辽国之后,必将投向南方那片富庶而文弱的土地。

     **山寨新象:** 黑松寨内,早已不是草莽气象。

     ***人口与军力:**六千余口聚居,俨然山中之城。

    吴起麾下一千五百步卒甲胄鲜明,号令森严,操练时杀气冲霄。

    五百预备民兵亦非乌合之众。

    水军九百健儿,以两艘五苇巨舰为胆,操船控弩,已能在汲河、永济渠上纵横自如。

    新定制三艘五千石战船明年三月将要下水。

     ***根基之地:**练兵场码头为核心的昌隆货栈,已是辐射南北的商贸枢纽。

    坚固的围龙屋星罗棋布,匠作营里炉火不熄,叮当打铁声日夜不息,修复兵甲,试制新械。

    新设的“匠学堂”里,老匠人正带着寨中挑选出的聪慧少年,研习技艺。

    文书房内,账册堆积如山,银票往来流水清晰可查。

    一个集军事、生产、商贸、教育于一体的割据雏形,已然在太行东麓深深扎根。

     **汴京急报与杨靖的棋局:** 杨靖站在昌隆楼顶层的了望台,寒风拂过他冷峻的面庞。

    脚下是归航的巨舰、喧嚣的码头、生机勃勃的山寨。

    眼前这份基业,是他用刀与血、银与粮,在乱世夹缝中硬生生劈出来的。

     吴起快步登上楼台,带来一份密封的蜡丸:“头儿,汴京急报!” 杨靖捏碎蜡丸,展开密信。

    锐利的目光扫过纸面——信中所载,正是金国改元后咄咄逼人的最新动向,辽使赵良嗣在汴梁四处碰壁的窘境,以及…宋金之间那些见不得光的、关于瓜分辽国遗产的秘密接触!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那弧度里没有惊讶,只有洞悉一切的寒意与棋逢对手的凝重。

     “该来的,终究要来了。

    ”杨靖的声音低沉,如同太行山深处酝酿的冬雷,将手中的信纸攥紧。

     他转身,目光投向北方阴沉的天空,仿佛穿透千山万水,看到了白山黑水间磨刀霍霍的女真铁骑,看到了摇摇欲坠的辽国宫阙,也看到了汴京城内醉生梦死的君臣。

     练兵场码头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昌隆巨舰漆黑的船身。

    这灯火,是乱世中的孤岛,也是燎原前的星火。

    杨靖知道,脚下的船,寨中的兵,库里的粮,手中的银票网络,乃至那两艘能运粮也能作战的五苇巨舰,都是他在这即将天崩地裂的大棋局中,落下的至关重要的棋子。

     1116年的寒冬,风雪欲来。

    而黑松寨的舵,已牢牢握在手中,准备驶向那惊涛骇浪的未来。

     喜欢大宋枭雄请大家收藏:()大宋枭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