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秋分后的第十三日,长安的天空依旧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揭开的秘密将如这压抑的天气一般沉重。
观星阁内,司南盯着桌上黑袍人留下的星盘,墨九在一旁用特制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星盘背面的星象符号,阿夜则匆匆踏入阁楼,手中抱着一摞厚厚的卷宗。
“阁主,这是从刑部档案室找到的二十年前钦天监舞弊案相关卷宗,能调取的全部在这里了。
”阿夜将卷宗重重地放在桌上,羊皮纸特有的陈旧气息顿时弥漫开来。
司南放下星盘,上前翻开最上面的卷宗,泛黄的纸张发出细微的脆响。
卷宗首页是当年的结案文书,字迹工整却透着几分仓促,“永徽前二十年,钦天监官员勾结宇文氏余党,篡改星象观测数据,伪造‘太白经天,秦王当立’之兆,妄图扰乱朝纲……”他的目光紧锁在“宇文氏余党”几个字上,与阿夜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
墨九也凑了过来,比出“对比”的手势,示意将卷宗内容与当前案件线索对照。
司南点头,开始逐页翻阅,不时在重要处做下标记。
随着查阅的深入,一个名叫宇文昭的钦天监主簿逐渐浮出水面,此人在案发后离奇失踪,而他的名字,在多份文件中都与星象数据篡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们看,”司南指着一份证人证词,“这个名叫李贤的钦天监小吏曾供称,宇文昭常与西域商人往来,还偷偷带回一些奇特的星象仪器。
这些描述,和我们目前查到的突厥、波斯势力介入的线索不谋而合。
”
阿夜皱眉道:“也就是说,二十年前的舞弊案,从一开始就有外族势力掺和,他们通过操控星象,为玄武门之变提供所谓的‘天命’依据。
如今旧事重演,恐怕是当年的余孽不甘心失败,想要再次利用星象颠覆李唐。
”
正说着,墨九突然比出“发现”的手势,他指着一份残缺的账本,上面记录着一些模糊的交易信息。
虽然字迹已经褪色,但仍能辨认出“璇玑金”“波斯星盘”等字样,交易日期恰好是舞弊案爆发前夕。
司南接过账本,仔细端详,忽然发现账本边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北斗七星图案,与他们追查的七星连珠案标志如出一辙。
“看来,二十年前的阴谋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复杂。
”司南沉声道,“这些人不仅篡改星象数据,还在暗中打造特殊的星象道具,为他们的计划做准备。
如今这些璇玑金制品频繁出现在案发现场,绝非巧合。
”
就在这时,阁楼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观星阁弟子匆匆跑来:“阁主,刑部侍郎带人前来,说是要查封与钦天监相关的所有卷宗!”
司南眼神一凛,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他们来得好快,定是有人不想让我们继续查下去。
阿夜,你去拖延时间,我和墨九尽快将重要信息誊抄下来。
”
阿夜点头,抽出横刀,快步走下阁楼。
司南和墨九则争分夺秒地开始抄写,墨九凭借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快速记录关键内容,司南则专注于梳理时间线和人物关系。
不多时,阿夜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观星阁乃陛下亲设,监察百官天象,岂是说查封就查封的?若无陛下旨意,恕我不能从命!”紧接着,便是刑部侍郎的呵斥声和双方的争执声。
司南和墨九加快速度,终于在阿夜快要支撑不住时完成了誊抄。
将誊抄好的纸张藏入暗格后,司南整理好卷宗,带着墨九下楼。
只见刑部侍郎正涨红着脸,对着阿夜怒目而视,身后的衙役们则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