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战局胶着,破局之策

首页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拼杀,淞沪战场陷入胶着状态。

    日军虽攻势凶猛,但林宇部队凭借顽强抵抗与巧妙战术,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痛代价。

    双方在战场上形成对峙,局势紧张到了极点,每一方都在寻找破局之策。

     日军指挥官意识到,原计划凭借强大火力和兵力优势迅速突破防线的策略未能奏效。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尤其是那支装备神秘且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于是,日军开始调整战术。

     他们加强了对制空权的争夺。

    日军紧急增派了更多先进战机投入战场,试图通过数量和性能上的优势,重新夺回制空权,为地面部队的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改变了坦克集群的进攻方式,不再一味地正面强攻,而是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试图从侧翼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此外,日军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军队后方的渗透作战。

    派遣更多的特种作战小队,携带先进的通讯干扰设备,深入中国军队后方,不仅破坏重要设施,还干扰通讯联络,企图使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从而为正面进攻创造机会。

     林宇部队虽然成功抵御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但也面临诸多困境。

    连续的战斗使得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尽管系统爆的兵死后半个月便能复活,但当下的兵力损耗依然对防线造成了一定压力。

    武器装备方面,尽管系统每日更新消耗的装备,但高强度的战斗使得一些装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维护和保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在通讯方面,日军特种部队的干扰给指挥系统带来了很大困扰。

    前线与指挥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有时会出现延迟或中断,影响了作战指令的及时传达和执行。

    而且,长时间的作战导致后勤补给线拉长,日军的空袭和特种部队的破坏行动,使得物资运输面临重重困难,粮食、弹药等物资的及时供应受到威胁。

     面对严峻的形势,林宇再次召集陆峰、陈骁、赵锐、秦瑶等指挥官,在临时搭建的隐蔽指挥部内商讨破局之策。

    昏暗的灯光下,众人围坐在地图前,神情凝重。

     陆峰率先发言:“日军调整战术,对我们的防线造成了新的威胁。

    我们必须加强侧翼防御,增派兵力和反坦克武器,防止日军从侧翼突破。

    同时,要加强对后方的警戒,彻底清除日军的渗透部队,确保通讯畅通和后勤补给线的安全。

    ” 陈骁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制空权至关重要。

    我们要合理调配‘炎隼’战机,采取灵活的空战战术,避免与日军战机正面硬拼,利用战机的性能优势,寻找日军机群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另外,要充分利用战机的侦察功能,密切关注日军的兵力调动和战术变化,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准确情报。

    ” 赵锐接着说:“对于日军的特种部队,我们不能仅仅被动防御。

    可以组织一支精悍的特种作战力量,深入敌后,主动出击,对日军的特种部队、通讯枢纽和补给基地进行突袭,打乱他们的部署,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 秦瑶则从思想动员和民众支持的角度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