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集:孙权称帝

首页
了不少有学识的人才,为江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孙权一方面加强水军建设,江东地区水网密布,水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命能工巧匠打造了众多坚固且性能优良的战船,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水军队伍;另一方面,他对陆地防御也极为重视,在边境地区修筑了诸多坚固的城池和营寨,布置了重兵把守,以防备来自各方的威胁。

     此外,孙权还巧妙地处理着与周边势力的关系。

    与刘备的联盟,虽然在赤壁之战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孙权依旧尽力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毕竟在面对强大的曹魏时,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

    同时,他也不时地对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进行安抚或者征伐,让江东的后方更加安稳。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江东地区在孙权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富足,军队强大,成为了三国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极。

     第四章:称帝前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曹丕在曹操去世后,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魏朝,定都洛阳。

    消息传来,天下震动,汉室的正统地位至此彻底终结。

     而刘备,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看到曹丕如此行径,便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以此来表明自己延续汉室正统的决心。

     孙权此时在江东已然经营多年,势力稳固得如磐石一般。

    他看着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心中也开始思索起自己的称帝之路。

    他深知,称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的改变,更是对自身实力和地位的一种彰显,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面对更多的挑战。

     在江东内部,群臣们也纷纷劝进,他们认为孙权有着足够的威望和功绩,理当称帝,以正名分,让江东的百姓和将士们更加有归属感。

    孙权虽然心动,但也十分谨慎,他深知此举可能会引起各方的反应,尤其是曹魏和蜀汉,很可能会借此对江东发起攻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孙权一边继续加强江东的军事防御,储备粮草物资,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一边派人四处打探消息,观察曹魏和蜀汉的动向,寻找一个最为合适的称帝时机。

     第五章:武昌称帝 公元229年,孙权觉得时机已然成熟。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东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军队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对他这位主公更是忠心耿耿。

    而且,曹魏和蜀汉此时都忙于自身的发展,暂无余力对江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在武昌这座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城池,孙权举行了盛大的称帝仪式。

    他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在群臣的朝拜下,登上了皇位,国号吴,大赦天下,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太子。

     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出后,天下再次震动。

    曹魏方面,虽对孙权称帝有所不满,但考虑到自身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没有立刻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在边境加强了戒备,同时发了一些檄文谴责孙权的行为。

    而蜀汉那边,诸葛亮等大臣深知此时不宜与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