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们探讨作战的谋略。
李斯时常被嬴政召见,两人一聊便是数个时辰。
李斯向嬴政阐述了自己对于统一六国的看法,他认为当以远交近攻之策,先稳住远方的齐国、燕国等国,集中力量对付与秦国接壤的韩、赵、魏三国,逐步蚕食它们的领土,壮大自身实力。
嬴政听后,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说道:“先生此策甚妙,正合本王心意。
只是这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诸多谋划,先生可有详细的方略?”
李斯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可先从韩国入手。
韩国地狭人少,国力相对较弱,且又处于秦国东出的要道之上,若能拿下韩国,便可打开通往其他诸国的门户,后续之事便会更加顺利。
”
嬴政点头称是,当即下令让李斯着手准备针对韩国的相关计划,同时召集朝中将领,商议军事部署。
蒙恬听闻要对韩国有所行动,兴奋不已,主动向嬴政请战:“大王,末将愿领兵出征,定不辱使命,为大秦拿下韩国。
”
嬴政看着蒙恬那意气风发的模样,笑道:“蒙将军勇气可嘉,不过此次出征,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动。
待各方面准备妥当,本王定会给你这个机会。
”
在这期间,吕不韦却对嬴政的一些举措开始有所不满。
他觉得嬴政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像以前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这让他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于是,吕不韦暗中联合了一些门客,想要在朝堂上对嬴政的决策进行掣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嬴政也并非毫无察觉,他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推行自己的计划,一边暗中安排人手调查吕不韦的举动。
一日,朝堂之上,吕不韦提出要放缓对韩国的计划,理由是秦国国内的粮草储备还不够充足,此时出兵恐有后顾之忧。
嬴政看向吕不韦,目光深邃,说道:“相国,本王早已命人去核实粮草之事,如今储备虽谈不上十分充裕,但支撑一场对韩的战事还是足够的,况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错过此次机会,等韩国有所防备,往后再想动手便会难上加难。
”
吕不韦还想争辩,可其他大臣们见嬴政态度坚决,纷纷附和起嬴政的话来。
吕不韦见状,只能作罢,但心中对嬴政的不满又增添了几分。
嬴政在处理完朝堂之事后,又去了军营视察。
他看着那训练有素的秦军士兵,心中满是豪情。
这些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他们是秦国最锋利的刀刃,是实现统一大业的希望所在。
蒙恬跟在嬴政身边,为他介绍着军营中的情况,从士兵的训练科目到武器的打造工艺,嬴政都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让蒙恬解答。
“蒙将军,秦军之所以强大,除了士兵们的英勇善战,这精良的武器装备想必也是一大关键吧。
”嬴政问道。
“大王英明,我大秦的兵器打造工艺精湛,无论是那长剑,还是弓弩,皆比他国更为锋利、射程更远,在战场上,这可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蒙恬自豪地回答道。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秦国的强大是全方位的,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带领着秦国一步步走向那统一天下的辉煌时刻。
第三章:权力之争
随着嬴政年龄的增长,他越发觉得吕不韦的存在是一个隐患。
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在秦国流传甚广,里面宣扬的一些思想,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