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埋伏起来,屏息凝神,等待总攻号令。
夜幕深沉,万籁俱寂,祠堂内时不时传出敌人的低语声,四周只有秋虫在草丛中发出微弱的鸣叫。
红军各部队按照计划,三柱香时分开始做饭,四柱香时分,嘹亮的号声划破夜空,总攻正式开始!霎时间,祠堂四周的柴堆被点燃,熊熊烈火冲天而起,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三门土炮齐声轰鸣,“轰!轰!轰!”三道火光如利剑般射向敌阵,冉家祠堂的屋顶被轰掉一大片,碎石瓦砾纷纷掉落。
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炮击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地四处乱窜。
紧接着,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响,祠堂的围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
早已埋伏在墙下的96名勇士,迅速将手雷扔进围墙内,趁着敌人慌乱之际,头顶浸湿的棉絮,从缺口处勇猛冲入,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与此同时,外面的大部队也如潮水般冲入围墙大门,投入战斗。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在祠堂内外回荡,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奋勇杀敌。
经过一夜的激战,直到9月13日拂晓,红军终于将祠堂内的匪徒全部歼灭。
冉崇侯恶贯满盈,企图趁乱逃跑,最终被乱刀砍死在大门前的刺篱笆边。
这场战斗,红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二十几位同志负伤,红军三连赵连长在冲向冉家祠堂的独路上,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但冉家祠堂的攻克,彻底铲除了这股反动势力,为当地百姓报了仇,也让黔东地区的革命形势更加稳固。
攻破冉家祠堂后,贺龙军长率领部队开往沿河县中界坝,特区政府人员则回到沿河县白石溪。
大家一方面忙着安置伤员,精心照料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治疗伤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地方组织,扩大革命力量。
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川、湘、黔三省的敌军再次联合起来,向“黔东特区”发起猛烈进攻,妄图将新生的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姜兴尧部窜入德江枫香溪、张家湾一带,不过此前该部已被黔东纵队师、独立团和游击队重创,暂时不足为惧。
但王家烈的嫡系部队李成章却率领杨昭卓、周相魁、戴玉堂等部抵达印江县沙子坡,准备与其他敌军会合,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
当杨昭阜部进至谯家铺时,遭到红军的迎头痛击,不得不退回德江、印江县境一带。
9月23日,川军达凤岗旅占领沿河县城;湘军第三十四师第三旅周矮子也向晓景发起进攻。
一时间,黔东地区乌云密布,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面对敌军的来势汹汹,贺龙军长沉着冷静,泰然自若。
他一方面传令特区政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部队的物资供应,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将战火引到特区中心之外,决定采用外线作战的策略。
贺龙军长指挥部队主动撤向木黄,他还时常在木黄河边钓鱼,看似悠闲,实则是在观察地形,精心挑选合适的战场,等待时机,诱敌深入,以便将敌人一网打尽。
同时,他命令七师主力转移到松桃岩柯坝,九师主力转移到松桃永安州,黔东纵队师则配合红军主力在外线灵活作战,寻找战机,准备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9月25日,陈正国跟随夏曦主席带领红七师二十五团、沿河独立团,从白沙溪出发前往印江沙子坡,成功打垮了由遵义调来增援的黔军学生队(士官生)。
随后,部队经由杉树坳、板溪等地,顺利到达木黄。
9月27日,木黄的局势愈发紧张。
黔军李成章率领五个团从西、南两个方向步步逼近,戴玉堂团也已经抵达合水。
此时的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北有川军达凤岗旅,东北有湘军周矮子,西南又有黔军重兵把守,仿佛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如此困境,夏曦主席主张从木黄撤进梵净山,以保存实力。
但贺龙军长坚决反对,他深知这一仗关乎红三军的声誉,更关系到黔东特区的生死存亡,绝不能退缩,必须主动出击。
然而,这一仗该如何打,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贺龙军长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应该采取“杀鸡给猴看”的策略,先集中力量打击李成章这股最主要的敌人。
他分析道,川军虽然占领了沿河县城,但距离木黄较远,最快也需要两天时间才能赶到,而且孤军深入,行动迟缓;湘军与王家烈之间矛盾重重,周矮子绝不会轻易出兵支援李成章。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打败黔军,川军和湘军必然会不战自退。
于是,贺龙军长亲自制定作战方案,决定采用避实就虚、调虎离山、分进合击的战术,给敌人致命一击。
战斗开始前,红军先由纵队师向印江四区刀坝场发起佯攻,制造主力进攻的假象;七师则装作进攻合水的样子,然后假装败退,撤至距木黄三里的营阳坝埋伏起来;与此同时,纵队师迅速从刀坝场返回,准备参与后续战斗。
敌人果然中了红军的诱敌之计,9月28日,李成章的五个团相继进入木黄,朝着营阳坝集结。
当敌人全部钻进红军预先布置好的“口袋”时,一声清脆的进攻号音响起,战斗正式打响!一时间,枪声大作,埋伏在四周的红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
贺龙军长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目光如炬,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的变化。
当看到战机成熟时,他一手提着长枪,一手紧握短枪,亲自带领一手枪连,率领红七师主力迅速撤出战斗,转而由黔东纵队师接替,坚守阵地,死死拖住敌人。
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被他们包围,不断向营阳坝增兵。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贺龙军长早已率领七师主力,从松桃岩柯坝迂回到敌人背后,对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