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24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重要节点。
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彼时的中国大地,正被白色恐怖的阴霾所笼罩,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红军,妄图将革命的火种彻底扑灭。
而此次会师,无疑为革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无数革命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会师后,局势依旧严峻。
为了牵制敌人的大量兵力,为中央红军长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契机,贺龙、夏曦、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两军领导人经过彻夜商讨,反复权衡利弊,最终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撤离黔东,挺进湘西,创建新的根据地。
这一决策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红军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
然而,黔东根据地的坚守同样至关重要。
经过深思熟虑,领导人们决定将黔东独立师留下,以梵净山为坚实依托,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竭尽全力保住黔东根据地。
这一任务艰巨而光荣,黔东独立师肩负着革命的希望与重任。
早在9月底,红三军便已着手整合力量,将黔东纵队和沿河、黔东、川黔边、德江等四个独立团合编为黔东独立师。
贺炳炎,这位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将领出任师长,冉少波担任副师长。
他们带领着这支部队,在黔东地区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
到了10月下旬,随着形势的变化,黔东独立师又进行了一次重要整编,被正式改编为一个正规团,纳入红三军建制,其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两军会师后,为了更好地坚持黔东根据地的斗争,又一次重新组建黔东独立师。
新的独立师汇聚了六军团部分指战员、伤病员以及地方游击队的力量,虽然人数约七百余人,但个个斗志昂扬,满怀革命热情。
王光泽,这位有着坚定信念和卓越领导能力的六军团五十三团团长出任师长,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段苏权担任政治委员。
同时,为了统一领导黔东根据地的各项斗争,还建立了中共黔东特委,段苏权同志担任特委书记。
此时的黔东独立师,条件极为艰苦,武器装备严重匮乏,全师仅有重机枪一挺,步枪三百余支,而且弹药奇缺,每支枪平均只有四、五发子弹。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英勇的战士们,他们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浩浩荡荡地挺进湘西,踏上了新的征程。
与此同时,黔东独立师也离开了南腰界,向着西南方向迂回前进。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经过甘家堡、土门等地,最终到达特区中心区域的铅厂坝一带。
在这里,他们巧妙地伪装成主力部队,频繁出击,迷惑、牵制敌人。
他们的行动如同一颗颗钉子,牢牢地钉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让敌人如坐针毡,极大地减轻了主力部队东进的压力。
11月8日,独立师一部在枫香溪与黔军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毫不畏惧敌人的炮火,与敌人展开了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