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卡车在蜿蜒的山道上颠簸,陆晨蜷缩在车厢阴影中,战术目镜上的夜视模式将漆黑的山谷转化为绿色光谱。
系统提示音刻意调至最低音量:“西北象限,敌方巡逻队移动轨迹更新——距离3.2公里,预计15分钟后交叉。
”
他轻触耳麦:“第二小组,西侧山脊设置观测点;爆破组,清除东南方向的地雷区。
”特战小队成员通过手势确认指令,无声展开行动。
这是他们第三次执行渗透任务,无需过多语言,每个动作都经过上百次演习磨合。
陆晨带领突击队沿崖壁攀爬,岩石在战术手套的防滑纹路下发出细微摩擦声。
前方敌哨站的探照灯如镰刀般扫过山腰,他按下通讯器:“第三小组,启动声波干扰器。
”瞬间,哨站附近的树林传来猛禽嘶鸣的录音,巡逻兵的脚步声在慌乱中偏离预定路线。
他们潜入哨站后勤区,仓库货架上的物资标签令陆晨瞳孔收缩——新型复合装甲板、加密级通讯设备,数量远超边境冲突所需。
“系统,分析物资供应链。
”他暗自指令,但这次系统仅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加密等级S-3,需权限升级。
”他咬牙撕下一枚物资芯片,塞进战术背心夹层。
更深处的建筑群传来电子屏的嗡鸣,陆晨示意队友分散隐蔽。
敌方的电子作战室大门由生物识别系统把守,他摘下战术手套,露出掌心一道旧疤——那是三年前潜入演习中留下的伤口,疤痕纹理恰好与某型识别器故障图案吻合。
门锁在0.7秒的误差中解锁,室内七名操作员正监控着边境全线动向。
“切断外部网络,植入假情报。
”陆晨将芯片插入终端,系统突然弹出警告:“检测到量子加密协议,需宿主解锁‘高级黑客模块’(科技值不足)。
”他咒骂一声,抽出匕首抵住最近操作员的颈动脉:“全部输入预设密码,否则引爆C4。
”冷汗在敌指挥官的防弹面罩内凝结,键盘敲击声成为唯一声响。
假情报成功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