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铁骑的赫赫威名,如同疾风般席卷了阳城县及其周边地带。
林凡治下的区域,盗匪绝迹,百姓安居。
然而,林凡深知,军事上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真正立足,乃至问鼎天下,民心与粮草才是根本。
“主公,如今我等兵锋虽利,然治下之地不过一县之地,人口亦不过数万。
若无充足粮草以为继,恐难长久。
”田丰在一次议事中,提出了自己的隐忧,“黄巾之乱虽平,然天下板荡,流民失所者不计其数。
若能广纳流民,开垦荒地,行屯田之策,不出三五年,我等必将粮草充盈,兵源不绝。
”
林凡对此深表赞同。
他手机里的农业技术大全,简直就是一座金山!什么土豆、玉米、红薯这些后世高产作物的种子,他虽然暂时变不出来,但改良现有作物的种植技术,推广曲辕犁、水车、堆肥法,以及更科学的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却是手到擒来。
他当即下令,以格物院农桑馆为主导,大力推广新式农耕技术。
他从手机资料库里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优良稻种、麦种,并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导农户如何深耕细作,如何合理密植,如何制作高效农家肥。
同时,他以阳城县尉府的名义,发布招贤令与垦荒令:凡来投奔者,皆分给田地农具,头三年赋税减半,若能开垦荒地,更有额外奖励。
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医师、读书人,更是优礼有加,安排进入格物院或相应部门任职。
一时间,听闻阳城县林仙师治下百姓富足、官府仁政的消息,周边郡县的流民百姓,如同百川归海一般,拖家带口,纷纷涌向阳城。
短短半年时间,阳城县的人口便激增至十余万,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林凡趁机推行大规模的“军屯”与“民屯”相结合的屯田制度。
军屯由民团将士负责,平日耕种,战时为兵;民屯则由新附流民负责,官府提供保护和技术支持。
他还在格物院的指导下,兴修水利,挖掘沟渠,改良了数万亩旱田为水浇地。
收获的季节到来了。
当金灿灿的稻穗、沉甸甸的麦浪在田野间翻滚,当粮仓一座接一座地被堆满,百姓们望着那远超往年数倍的收成,无不喜极而泣,对林凡的拥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仙师真是活菩萨!跟着仙师,咱们再也不用挨饿了!”这样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