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淬炼与验证:交易系统的试炼场

首页
林深站在斑驳的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杯冷掉的黑咖啡。

    窗外的街道车水马龙,与他电脑屏幕上冰冷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距离上次茶馆分享已过去半个月,他的邮箱里塞满了老周、老李等人的咨询邮件,无一例外都在询问同一个问题:“建立好交易系统后,该如何证明它真的有效?”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老周发来的消息:“小林,老张按你教的方法搭了个系统,但回测结果特别好,实战却亏了不少,大伙都懵了,能不能再聚一次?” 林深回复了个“半小时后见”,随后打开文件夹,调出数十个标着“系统测试报告”的文档。

    这些凝结着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成果,此刻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茶馆内,几人围坐的圆桌中央摆着厚厚的笔记本和打印的K线图。

    老张满脸沮丧,推了推桌上的交易记录:“我用均线金叉死叉做信号,回测时年化收益率能到40%,可实战一周就亏了8%,这到底怎么回事?” 林深抽出一张A4纸,用红笔重重写下“测试陷阱”四个大字:“很多人以为回测赚钱,系统就没问题,这是最大的误区。

    交易系统的测试,就像汽车的安全碰撞实验,必须经历多重极端考验。

    ” 一、回测:系统的第一次“体检” “回测是测试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

    ”林深打开电脑,调出一个专业回测软件的界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首先要明确,回测分为向前测试和向后测试。

    ” 他滑动鼠标,展示两种测试的区别:“向前测试,就是用历史数据验证系统。

    比如我们用2015-2020年的数据跑一遍系统,看收益和风险指标。

    但这里面藏着三个致命陷阱。

    ” 陷阱一:未来函数 林深在白板上写下公式:“很多人用指标编写策略时,会不自觉地使用未来数据。

    比如用收盘价编写进场信号,看起来胜率很高,但实际交易中,你不可能提前知道收盘价。

    这就像考试作弊,成绩再高也没有意义。

    ” 陷阱二:过度优化 “老张的问题就在这里。

    ”林深调出老张的回测报告,“你为了提高胜率,不断调整均线参数,从5日、10日改成7日、13日,看似完美,实则陷入‘曲线拟合’。

    这样的系统一旦遇到新数据,就像纸糊的房子,一推就倒。

    ” 陷阱三:忽略交易成本 “印花税、佣金、滑点...”林深在纸上列了一串数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