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评级变动、融资杠杆率等12个指标,实时计算市场所处的周期阶段。
午间休市时,林深带小周去了交易所的散户大厅。
曾经人声鼎沸的大厅如今寥寥无几,几个老股民对着屏幕叹气,某台自助终端前的年轻人正在修改交易密码——那是绝望割肉的信号。
"2015年股灾时,我在这里见过穿校服的学生和拄拐杖的老人排队销户,"林深望着窗外的梧桐树,"现在的场景,和当时的'冰点期'如出一辙。
"
暮色四合时,林深的情绪模型发出预警:新能源板块的"绝望值"触及历史极值,而聪明钱指标显示北向资金逆势净流入12亿。
他在模拟账户里按下买入键,选择的不是龙头股,而是被情绪错杀的二线蓝筹——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已低于行业均值40%,却在恐慌中被一同抛售。
"真正的机会不在情绪的暴风眼,而在被情绪席卷的沙滩上,"他转动钢笔,笔尖在K线图的跌停板上画圈,"就像第十四章我们捕捉的'拆单陷阱',主力总是在情绪最极端时,用最小的成本完成仓位切换。
"
深夜,小屋的白板上新增了三条操作铁律:
1.拒绝情绪锚定:不因为曾经的亏损对某板块产生偏见(如林深对科技股的反思);
2.量化情绪指标:用具体数据(如融资余额变动率)替代主观判断;
3.逆向布局节奏:在"复苏期"试仓,"狂热期"分笔出货,避免allin式交易。
林深摸出女儿寄来的贝壳风铃,贝壳碰撞声里,他想起在破产清算期间读过的《乌合之众》:"群体永远在极端情绪间摇摆,智者的任务是在摇摆的钟摆上找到平衡支点。
"键盘轻响,模拟账户里的股票开始反弹,此时股吧里的情绪关键词已从"割肉"转向"抄底",而他的买入成本,正是情绪冰点时的恐慌价格。
窗外,证券交易所的LED屏闪烁着绿色数字,那是恐慌抛售的余波。
林深在备忘录里写下:"情绪周期的本质是人性轮回,而数据是丈量轮回的标尺。
当你能在散户的哭声中计算赔率,在股神的赞歌里评估风险,才算真正握住了市场的脉搏。
"写完这句,他望向老巷尽头的曙光——那里曾是他破产后每天徘徊的地方,如今在情绪的潮汐里,终于露出了新的航道。
喜欢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请大家收藏:()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