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那天,林深注意到某新能源龙头股出现“堆量”形态——连续15天成交量温和递增,股价却维持横盘。
调出融资融券数据,他发现北向资金在悄悄加仓,而散户融资盘在减少。
“这是典型的‘吸筹量能’,就像鲸鱼在水下慢慢张嘴,水面只泛起微小的涟漪。
”他在涨停板前一天建仓,收获三个连板后离场,卖出理由是“成交量突然放大200%,鲸鱼吃饱了要换气”。
女儿的科学课作业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林深带她去了期货交易所。
看着大宗商品的成交量屏,他指着原油期货的量能柱说:“成交量也有三态——地量是固态,温和放量是液态,天量是气态。
固态时适合播种,液态时适合生长,气态时就要小心蒸发。
”小姑娘似懂非懂,却记住了在观察开水沸腾时,联想到股市里的天量见顶。
霜降前夜,林深的“逆成交量策略”开始发挥威力。
当某医药股因利空消息跌停时,他在跌停板上挂单买入——成交量显示,跌停板上的封单量比前一日成交量少40%,这意味着恐慌盘已近枯竭。
果然,次日股价低开高走,他在反弹5%时离场,收益率虽不高,却精准踩中了“恐慌量能”的冰点。
年终客户答谢会上,林深展示了一组特殊的成交量数据——他统计了过去十年所有“散户狂欢日”(成交量前10%的交易日),发现其后30天的下跌概率高达78%。
“成交量是市场情绪的体温计,”他敲了敲屏幕上的“天量顶”图标,“当所有人都在发烧时,退烧medicine已经在路上。
”
除夕守岁,林深和女儿用彩色米粒模拟成交量堆量。
红色米粒代表上涨成交量,蓝色代表下跌,白色是平量。
小姑娘按照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排列米粒,最后堆成一座小山:“爸爸,这像不像你说的筹码峰?”他笑着点头,摸出一枚用成交量数据定制的纪念币——正面是量能柱,背面刻着“天量见顶,地量见底”。
子夜钟声响起时,林深在日记本写下:“成交量是资本市场的众生相——地量里有绝望的叹息,天量里有贪婪的狂欢,温和放量里有理性的博弈。
但无论哪一种量能,本质上都是人性的镜像。
当你学会在成交量的潮汐里看懂恐惧与希望的比例,就能在别人恐慌时捡到带血的筹码,在别人贪婪时卖出泡沫的幻影。
”
女儿已经抱着成交量模型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粒红色米粒。
林深轻轻为她盖好被子,窗外的万家灯火在夜空中闪烁,像极了交易所里永不熄灭的成交量屏。
他知道,在明天的开盘声中,又会有无数的量能柱拔地而起,记录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失落。
而他,已经学会了在这喧嚣的量能海洋里,像海豚一样精准捕捉每一个真实的浪声。
喜欢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请大家收藏:()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