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问倒也尚可,只是于民生经济上到底差了一些。
我是想着叫他趁这几年,多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前苏家的爷们们也都是这么长大的。
“再则他年纪还轻,如今又顶了个少年解元的名头,难保不会求胜心切……这些也都于科考不利。
”
苏二太太素来信奉苏二老爷的判断,闻言虽心中有憾,但想了想,也就释然了,只道,“既老爷主意已定,还是找个时间跟二郎和四郎他们说说吧……”一直都摩拳擦掌的,最后却捞不着下场,岂不更难受?
苏二老爷点了点头,又想起先前诗会的事儿,不由道,“珩哥儿的婚事还罢了,倒是蓉姐儿,比盼姐儿还大一岁呢,亲事很该寻起来了……明日那些举子来的时候,你也多留意留意,兴许有合适她的也未可知。
”
苏瑜跟苏蓉两个本是前后脚生的,为何苏二老爷独独提了苏蓉却不提嫡女苏瑜?倒不是苏二老爷厚此薄彼,而是其中另有一番缘故。
却说苏二太太大嫂的娘家沈氏也是金陵望族,当年沈大太太带着几个孩子随沈大老爷进京赴任,来苏家做客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当时年仅八岁的苏瑜,便想着把她说给自己的嫡长子沈万章。
因两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家,也不兴盲婚哑嫁那一套,虽大人们都存了这样的意思,但也不曾把话说开,只想着叫两个孩子青梅竹马地长大,日后水到渠成也是段佳话。
这些年每到逢年过节,沈万章也都会随沈家太太前来拜会,苏二老爷跟二太太也亲眼看着他从一个唇红齿白的小公子变成如今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更难得沈万章人如其名,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六年前秋闱小试牛刀,不想竟一鸣惊人,成了那届最年轻的举人,当时也不过才十二岁而已。
照理说两家早有意向,孩子又争气,这亲事本该早就定下了。
可奈何沈万章十三岁时,沈老太太请方士算过,说他命里不宜早婚,需得到弱冠之年,方可娶妻生子。
所以这定亲之事便推迟了下来。
好在沈万章本就比苏瑜大了三岁,等他二十岁时,苏瑜也才十七岁。
似他们这等讲究的人家,原本也不会让姑娘早嫁:一则是这女孩儿嫁了人就成别人家的了——侍奉长辈,伺候丈夫,抚育子女……父母舍不得孩子早早去婆家吃苦;再则,女子太早生儿育女,也极容易伤及根本,于养生不利。
第28章二姐夫
所以苏瑜的婚事虽未摆上明面儿,却已是名花有主了,倒是跟她同年的苏蓉,至今还没有着落。
也不是苏二太太这个嫡母对庶女的婚事不尽心——苏蓉从小就乖巧伶俐,又生了张好嘴,也算得苏二太太喜欢,只是她姨娘江氏是个爱生事的,她自己又心比天高,这相看的对象若是高了,人家必定看不上苏蓉庶女的出身;可若是低了,苏蓉不愿意不说,那江氏也难保不会跑到二老爷跟前上眼药……苏二太太权衡之下,觉得自己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好。
如今既然丈夫亲口提起来,苏二太太沉吟了片刻,就笑道,“这事儿我倒没什么意见……只不过话是老爷说的,我也只是听命行事。
可别回头落什么埋怨,再都冲着我来就行。
”
苏二老爷听她话里有话,不由皱眉道,“这话如何说的?你身为主母,关心女儿的婚事,本就天经地义,谁敢埋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