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1《我们的诠释》章5:我为我(前篇)节

首页
”我说,“他是个地道的国人,对亲情是很在乎的。

     “但如果高石奈津子还活着的话,我可不想她成为【我们】的母亲。

    ” 那张照片至今还保存在我们的床头柜里,是小五那年在高石奈津子的强烈期待下,她为我们拍的一张亲密合照。

     “其实她就是不想要我……她有事要忙……所以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好起来……有了我们彼此的照拂她就不用为我操心了,哇……” 14岁那年回忆着她的死的时候,看到那张照片,我在小光的怀里大哭。

     ……不论怎么说,这结局都如她所愿。

    我和光成为了彼此的一辈子,我也再不用她为我操心了。

     先前,婚后没多久,同光去拜访爸爸的时候,爸爸有说他和母亲的一些事。

    我后来一想,他,可说是【缺个女人】。

    那个在他生命中掠过了重要一笔的女人,从他的视野里消失了,他笨拙地想要把那个女人给找回来。

    爸爸是个又笨又憨的男人,我们,大哥和我,都是这种男人。

     爸爸是个十足的闷汉子。

    与母亲修成了一段孽缘:她的出现打开了他的恋爱脑,他笨拙而真诚的示爱让她颇为满意(这是我的脑补)。

    两个人完全没有婚前准备的概念,于是闪婚,并有了第一个孩子大和,我的大哥。

     他们之间因为工作而渐渐淡漠,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放弃努力的,否则也不会有我这个次子了。

    他们曾竭力修复关系,但却发现更加疲惫,所以最后,两人在溃败的情感中选择了心照不宣地缄默和自我放逐。

     爸爸忍不住的时候会动手打大哥。

    因为大哥小的时候总是在爸爸思考明天的工作时找他玩耍,而他不懂如何正确拒绝孩子,只好试图用打他的方式来让他记住。

     “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些事,打了大和这种事,还是很后悔的吧……” 爸爸一个带着深深歉意的笑,一个中年男人疲惫的笑。

     “他最终没有因为我给他造成的不好的影响而堕落,至少我也算是心安了。

    ” 打孩子,这在母亲看来简直是无法可想的——这显然有违人权,所以她针箭似的条件反射的指责连一个“扣动扳机的过程”都不需要有。

     爸爸也是被爷爷打着长大的,而他并不恨爷爷——习惯了。

     对于母亲的种种指责,爸爸并不想搭理—— “她从没想过融入日本文化,她那套东西但愿能让她开心吧,切。

     “这正是我当年对她的看法。

    她太固执了;——但是我想我很爱这种固执,很爱很爱。

    ” 母亲是一名理性的独立女性。

    同为传媒行业的她与爸爸因为工作结识,两个人在工作上的理念也因为几次不算浅的交谈而达成共识。

    爸爸的示爱让她审慎地认识到,自己或许也可以与他人享有亲密关系;但婚后不久她又审慎地认识到,他们两人并不适合长久地共同居住。

     母亲是个骨子里特别清高的女人。

    她绝不要向任何人低头,无论哪个方面,尤其是自己的文化自信。

    她不要自己的理念被别人干涉,却一直对她实际上在对东方语境挑战的行为视如无睹。

     关键,两个人的理念根基不同。

    而他们必定分离的原因其实就是对东西文化差异最好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