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首页
戚,竟在屋里同姨娘吵了几句。

    我听了也为姨娘不值,打先太太没了起,她就出来顶了事,操了多少心?倒为了外人来问她的话儿。

    ” 旁人来和,连连摇头,“别说姨娘心里不爽快,就是我们心里也不痛快。

    外头采办菜蔬,又搬又挑的,累得人膀子酸。

    我们是这家里的人,领着这家里的月钱,自然该着为此累。

    可又没拿她们莲花颠一厘,倒要我们跟着白操劳!” 众人点头应是,怨声日渐积起,终到某日,闹出事来。

     作者有话要说: 奚家母女在夹缝中求生存~ 6.凤来朝(六) 中秋刚过,筵有余香,露湿阑干,凉风入帐。

     因前些时宴客,奚桓不识字,闹出不少笑话。

    奚甯自觉丢了脸面,发了狠,在翰林院经筵讲门下拣了位秀才来为其开蒙。

     苍松竹影交叠,正扑在那秀才身上,高高的个头,穿得朴素,却隽逸面庞,学问极佳,来日必定是位龙飞凤翔之才。

    只是过于年轻,不过十八的年纪。

     皆因奚甯恐老夫子太过古板,不合奚桓的脾性,因此才要了这年轻的来。

    这秀才叫陈照年,素来敬仰奚甯声名,也愿意来,且暗里发愿定要教导好奚桓。

     故此到了时辰,还留下来孜孜不倦地念叨着,嗓音????如水,催人困倦,“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一扭头,见奚桓正窝在官帽椅上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地,规律的起落间,忽地抬起来,横袖揩了把嘴角的涎夜,迷瞪瞪地睁着眼,“先生,您叨叨这一早上,口干不?我使丫头进来瀹茶您吃。

    ” 陈照年执一把戒尺,往案上敲敲,“我不渴,多谢你费心。

    你把方才我念的,念一遍来。

    ” 外间长案正横对槛窗,哪里飞来只雀儿,正在窗台上横跳脚。

    奚桓放腿下去要逮,倏地叫陈照年拽住,“哪儿去?我方才说话,你没听见?” “听见了,”奚桓眼睁睁瞧着那雀儿被惊飞,有些恼,拿眼剜他,“不会背。

    ” “你有没有认真听?” 他腆着脸笑,又到圆案上摸了个黄澄澄橘子扒皮,“耳朵听了,脑子里没记住,我这耳朵跟脑子,按我爹的话说,是分了家的。

    ” 那陈照年气得直往上翻眼皮,复翻下来,上下将他扫着,“听说朝天观的老方丈曾给你掐算,说你胎带慧根,命有大运。

    怎么你连个讲了七八回的《千字文》都背不下来?” “我也不晓得,您是先生,我是学生,得问您啊。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