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僖公卷十二起二十二年尽三十三年

首页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娄,取须朐。

    (朐,其俱反,左氏作“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娄人战于升陉。

    (陉,音刑。

    )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据奚之战不言朔。

    ) [疏]注“据奚之战不言朔”解云:即桓十七年“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春秋说以为五月朔日也。

     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

    (繁,多也。

    杀,省也。

    正,得正道尤美。

    不杀,所戒反,注同。

    省,所景反。

    )何正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泓,水名。

    水北曰阳。

    )楚人济泓而来。

    (济,渡。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迨,及。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

    吾虽丧国之馀,(我虽前几为楚所丧,所以得其馀民以为国,喻褊弱。

    丧国,息浪反,注同。

    几,音祁。

    )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未毕陈。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军法以鼓战,以金止,不鼓不战。

    不成列,未成陈也。

    君子不战未成陈之师。

    毕陈,直觐反,下及注同。

    )巳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

    (言朔亦所以起有君而无臣,惜其有王德而无王佐也。

    若襄公所行,帝王之兵也。

    有帝王之君,宜有帝王之臣;有帝王之臣,宜有帝王之民。

    未能醇粹而守其礼,所以败也。

    王德,于况反,又如字,下“王佐”同。

    醇粹,音纯;下虽遂反。

    )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有似文王伐崇。

    陆战当举地,举水者,大其不以水厄人也。

    ) 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疾重故也。

    (疾,痛也。

    重故,喻若重故创矣。

    襄公欲行霸,守正履信,属为楚所败,诸夏之君宜杂然助之,反因其困而伐之,痛与重故创无异,故言围以恶其不仁也。

    缗,亡巾反。

    重故,恶,乌路反。

    ) 夏,五月,庚寅,宋公慈父卒。

    何以不书葬?盈乎讳也。

    (盈,满也。

    相接足之辞也。

    襄公本以背殡,不书其父葬,至襄公身书葬,则嫌霸业不成,所覆者薄,故复使身不书葬,明当以前讳除背殡,以后讳加微封。

    内娶不去日,略之者,功覆之也。

    慈父,左氏作“兹父”复,扶又反。

    去,起吕反。

    ) [疏]注“襄公”至“背殡”解云:即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传云“何以不书葬?为襄公讳也”彼注云“襄公背殡出会宰周公,有不子之恶,后有征齐忧中国尊周室之心,功足以除恶,故讳不书葬”是也。

    注“以后讳加微封”解云:谓以至功薄微,故加而为之讳而封之。

    其“封”字亦有下句读之,非也。

    注“内娶”至“覆之也”解云:即下二十五年夏“宋杀其大夫”传云“何以不名?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彼注云“三世谓慈父、王臣、处臼也”内娶而责其去日者,正以文七年“夏,四月,宋公王臣卒”注云“不日者,内娶略文”;十六年冬十一月“宋人弑其君处臼”彼注云“不日者,内娶略贱之”然则三世内娶,二人皆略,此独书日者,明是覆之。

     秋,楚人伐陈。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卒者,桓公存王者后,功尤美,故为表异卒录之。

    始见称伯,卒独称子者,微弱为徐、莒所胁,不能死位。

    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

    贬称子者,春秋黜杞不明,故以其一等贬之,明本非伯,乃公也。

    又因以见圣人子孙有诛无绝,故贬不失爵也。

    不名不日不书葬者,从小国例也。

    始见,贤遍反。

    ) [疏]注“桓公存”至“录之”解云:正所以传闻之世,小国之卒未合书见,故解之。

    注“始见称伯”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冬“杞伯来朝”是也。

    注“为徐莒所胁”解云:即十四年传云“曷为城杞?灭也。

    孰灭之?盖徐、莒胁之”是也。

    注“贬称”至“不明”解云:正以春秋之前,周王旧有黜陟之法,隐元年仪父称字,上十七年春英氏称氏之类。

    今杞公之爵虽为伯,仍恐春秋之前周王黜之,非为新周,故曰不明。

    注“故以其一等贬之”解云:谓伯之与子,春秋合以为一而巳。

    杞君从伯至子,乃是同事之内,故云一等。

    注“明本非伯,乃公也”解云:正以一等贬之,明是王者之后,本非伯尔。

    庄二十七年“杞伯来朝”之时,所以不称侯,正欲此处以一等贬之,故彼不称侯也。

    圣人子孙有诛无绝者,若其有过,但当诛责,不合绝去其爵,是以虽微弱见贬,仍但从伯至子,不失其爵矣。

    注“不名不日”至“例也”解云:谓所传闻之世,尤小国如此。

    若其曹、许之属,仍自书名书葬,即上四年“许男新臣卒”“秋,葬许缪公”彼注云“得卒葬于所传闻世者,许大小次曹,故卒少在曹后”也。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夏,狄伐郑。

     秋,七月。

     冬,天王出居于郑。

    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据王子瑕奔晋不言出。

    ) [疏]“王者无外”解云:桓八年传云:“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其辞成矣”是也。

    注“据王”至“言出”者。

    解云:即襄三十年“王子瑕奔晋”是也。

     不能乎母也。

    (不能事母,罪莫大于不孝,故绝之言出也。

    下无废上之义,得绝之者,明母得废之,臣下得从母命。

    ) [疏]注“明母”至“母命”解云:正以襄王之母于今仍在,亦非继母,与左氏异也。

    郑氏发墨守云“圣人制法,必因其事,非虚之。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今襄王实不能孝道,称惠后之心,今其宠专于子,失教而乱作,出居于郑,自绝于周,故孔子因其自绝而书之,公羊以母得废之,则左氏巳死矣”是也。

    襄王正是惠后所生,非继母。

    又云“失教而乱作,自绝于周,从左氏”郑氏杂用三家,不苟从一。

    鲁子曰:“是王也,不能乎母者,其诸此之谓与?(犹曰是王也,无绝义,不能事母而见绝外者,其诸谓此灼然异居,不复供养者与!王书者,录王者所居也。

    与,音馀。

    复,扶又反。

    供养,九用反;下馀亮反。

    ) [疏]注“灼然异”至“居也”解云:公羊以为此天王出居于郑,不事其母,而自出居于郑,春秋恶其所为,是以书出以绝之,实非出奔,故云灼然异居,不复供养者与。

     晋侯夷吾卒。

    (篡故不书葬,明当绝也。

    不日月者,失众身死,子见篡逐,故略之,犹薛伯定也。

    ) [疏]注“篡故不书,明当绝也”解云:正以惠公无立、入之文,于例去葬以绝之。

    注“不日月”至“略之”解云:大国之卒,例书日月,上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之类是也。

    注“犹薛伯定也”解云:即定十二年“春,薛伯定卒”彼注云“不日月者,子无道当废之,而以为后,未至三年,失众见弑,危社稷宗庙,祸端在定,故略之”然则惠公之子,亦是不肖而以为后,未期之间,文公夺之,是以不书日月。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卫侯�毁何以名?(据楚子灭萧不名。

    �毁,况委反。

    )绝。

    曷为绝之?(据俱灭人。

    )灭同姓也。

    (绝先祖之体尤重,故名,甚之也。

    日者,为鲁忧而录之。

    为鲁,于伪反,下同。

    ) [疏]“灭同姓也”解云:曲礼下篇云“灭同姓名”是也。

    以此言之,则知公羊、何氏以为齐人灭莱,楚灭隗,晋灭下阳之属皆非同姓,是以不名耳。

    注“日者”至“录之”解云:凡灭例月,即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之属是,而此书日也。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

     宋荡伯姬来逆妇。

    宋荡伯姬者何?荡氏之母也。

    (荡氏,宋世大夫。

    ) [疏]“未荡伯姬者何”解云:欲言妇人,而来逆妇;欲言大夫,而言伯姬,故执不知问。

    注“荡氏,宋世大夫”解云:正以称荡氏,若崔氏、尹氏之属,文同也。

     其言来逆妇何?(据莒庆言逆叔姬。

    连来者,嫌内女,为杀直来也。

    ) [疏]注“连来者”解云:弟子本意,据莒庆逆叔姬,难此逆妇之文,宜云其言逆妇何,而连来言之者,正以伯姬是内女,嫌经言来逆妇,为杀直来之耻,非实逆妇,是以连来问之。

    似若上五年“杞伯姬来朝其子”传云“其言来朝其子何”彼注云“连来者”“问为直来乎,为下朝出”之类。

    其直来者,即庄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传云“其言来何?直来曰来”彼注云“直来,无事而来也”是也。

     兄弟辞也。

    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宋、鲁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称妇者,见姑之辞,以逆实文,知不杀直来也。

    主书者,无出道也。

    见,贤遍反。

    ) [疏]“其称妇何”解云:隐二年传云“在涂称妇”今此非在涂而称妇,故难之。

    不注者,从省文可知也。

    注“宋鲁”至“兄弟”解云:盖时犹然,公羊子,齐人,而取宋、鲁间语者,正以荡伯姬来逆妇,宋、鲁之事,故使解之亦何伤?注“主书者,无出道也”解云:言伯姬无逆妇之道,是以书而讥之。

     宋杀其大夫。

    何以不名?(据宋杀其大夫山名。

    )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

    (三世谓慈父、王臣、处臼也。

    内娶大夫女也。

    言无大夫者,礼不臣妻之父母,国内皆臣,无娶道,故绝去大夫名,正其义也。

    外小恶正之者,宋以内娶,故公族以弱,妃党益,威权下流,政分三门,卒生篡弑,亲亲出奔,疾其末,故正其本。

    去,起吕反。

    ) [疏]注“三世”至“臼也”解云:即上二十三年夏“宋公慈父卒”;文七年夏“宋公王臣卒”;文十六年冬“宋人弑其君处臼”是也。

    注“外小恶正之者”所传闻之世,外小恶不书故也。

    注“威权下流”解云:谓君之威权下流于臣,而臣下用之也。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何以不言遂?(据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两之也。

    (微者不别遂,但别两耳。

    别之者,恶国家不重民命,一出兵为两事也。

    纳顿子书者,前出奔当绝,还入为盗国当诛,书楚纳之,与之同罪也。

    主书者,从楚纳之。

    顿子出奔不书者,小国例也。

    不见挈者,故君不可见挈于臣。

    恶,乌路反。

    ) [疏]注“顿子”至“例也”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小国出入不两书,桓十五年夏“许叔入于许”注云“不书出时者,略小国”是例也。

    注“不见挈者”解云:故君不可见挈于臣者,案桓十一年“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传云“突何以名?挈乎祭仲也”彼注云“挈,犹提挈也。

    突当国,本当言郑突,欲明祭仲从宋人命提挈而纳之,故上系于祭仲,不系国者,使与外纳同也”案庄九年“夏,公伐齐,纳纠”传曰“何以不称公子”彼注云“据下言子纠,知非当国,本当去国见挈言公子纠”此若作挈文,宜言楚人纳某甲于顿,去其国爵,以见挈于楚矣,故君不可以见挈于臣。

     葬卫文公。

    (不月者,灭同姓,故夺臣子恩也。

    ) [疏]“主不月者”至“恩也”解云:卒日葬月,大国之常。

    案桓十二年冬十一月“丙戌,卫侯晋卒”;十三年“三月,葬卫宣公”之类是也。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莒无大夫,书莒庆者,尊敬婿之义也。

    洮,内地。

    公与未逾年君、大夫盟,不别得意,虽在外犹不致也。

    别,彼列反。

    ) [疏]注“书莒”至“之义也”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传云“大夫越竟逆女,非礼也”注“公与未”至“致也”解云:案庄六年注云“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得意致会,不得意不致”谓与诸侯会时然也。

    今此卫子、莒庆皆是卑者,得意不得意亦可知,故言不别得意耳。

    今洮是内地,位不合致,假令在外,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