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属是。
然则“取牟娄”虽在月下,不蒙上月也。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曷为以国氏?(据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氏公子。
弑其,申志反。
弑字从式,杀字从殳,不同也。
君父言弑积渐之名也;臣子云杀,卑贱之意也。
字多乱,故时复音之;可知,则不重出也。
完,音丸。
)
[疏]注“据齐”至“公子”解云:在文十四年秋也。
商人所以得称公子者,正以商人次正当立,其罪差轻故也。
当国也。
(与段同义。
日者,从外赴辞,以贼闻例。
)
[疏]注“与段同义”者。
解云:即上元年注云“欲当国为君,故如其意,使如国君,氏上郑,所以见段之凶逆”是也。
注“日者”至“闻例”解云:公羊之例,合书则书,不待赴告。
而言从外赴辞者,谓其君被弑,此君之臣即以其日赴于天子诸侯,望天子诸侯早来救巳,是以春秋悉皆书日,故云日者,从外赴辞也。
言以贼闻例者,言以贼弑君,闻于天子诸侯,例日。
如此,故下八年传云“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何氏云“赴天子也”缘天子闵伤,欲其知之,义亦通乎此。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遇者何?不期也。
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古者有遇礼,为朝天子若朝罢朝,卒相遇于涂,近者为主,远者为宾,称先君以相接,所以崇礼让,绝慢易也。
当春秋时,出入无度,祸乱奸宄,多在不虞,无故卒然相要,小人将以生心,故重而书,之所以防祸原也。
言及者,起公要之,明非常遇也。
地者,重录之。
遇例时。
要之,一遥反,注同。
易,以豉反。
)
[疏]“遇者何”解云:欲言冬见,其文曰夏;欲言会聚,又不言会,故执不知问。
注“言及者”至“遇也”解云:正以及者,汲汲之文故也。
其常遇者,即朝天子罢朝之时,相遇于涂是也。
注“遇例时”者。
解云:即隐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及此之属皆是。
而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曾阝子遇于防”书月者,彼注云“甚恶内”是也。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秋,�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者何?公子�也。
(以入桓称公子。
)
[疏]“�者何”解云:无公子,故执不知问。
注“以入桓称公子”解云:即桓三年秋“公子�如齐逆女”是也。
何以不称公子?贬。
曷为贬?(据叔老会郑伯伐许不贬。
)
[疏]注“据叔”至“不贬”解云:在襄十六年夏。
与弑公也。
(弑者,杀也,臣弑君之辞。
以终隐之篇贬,知与弑公也。
与弑,音预,下及注同。
)
[疏]注“以终隐”至“弑公”解云:即此及十年“夏,�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传云“此公子�也,何以不称公子?贬。
曷为贬?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是也。
其与弑公奈何?公子�谄乎隐公,(谄犹佞也。
)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
”隐曰:“吾?否!(否,不也。
说,音悦。
)吾使�涂裘,吾将老焉。
”(涂裘者,邑名也。
将老焉者,将辟桓居之以自终也,故南面之君,势不可复为臣,故云尔。
不以成公意者,隐本为桓守国,国邑皆桓之有,不当取以自为也。
将辟,音避,今本多即作“辟”字,后不更音。
复,扶又反。
本为,于伪反,下“自为”、传“吾为”皆同。
)
[疏]注“不以成”至“为也”解云:上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此传何以不言营涂裘?何以不书成公意也?言隐非正君,直为他守国而已,邑非已有,不当擅取之,取之非,是以不得作成公意解也。
公子�恐若其言闻乎桓,于是谓桓曰:“吾为子口隐矣。
(口,犹口语相发动也。
)
[疏]注“口犹”至“动也”解云:语,读如子语鲁大师之语。
隐曰‘吾不反也’。
”桓曰:“然则奈何?”曰:“请作难,(难,兵难也。
难,乃旦反,注同。
)弑隐公。
”(谥者,传家所加。
)
[疏]注“谥者”至“所加”解云:死谥,周道也。
今始请弑已言隐公者,公羊子从后加之。
所以至此乃注者,嫌是传语,故明之。
于锺巫之祭焉,弑隐公也。
(锺者,地名也。
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曰觋,女曰巫。
传道此者,以起淫祀之无福。
祷解,丁老反,或丁报反;下古卖反,又古买反。
觋,户狄反。
)
[疏]注“男曰觋,女曰巫者”解云:楚语文也。
注“传道”至“无福”解云:直言弑隐公,义势已尽,而必言于锺巫之祭焉者,以起淫祀之无福故也。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其称人何?(据晋杀大夫里克,俱弑君贼不称人。
濮,音卜,一音剥。
)
[疏]注“据晋杀大夫里克”解云:在僖十五年夏。
讨贼之辞也。
(讨者,除也。
明国中人人得讨之,所以广忠孝之路。
书者,善之也。
讨贼例时,此月者,久之也。
)
[疏]注“讨贼例”至“久之也”解云:“讨贼例时”者,庄九年“春,齐人杀无知”是也。
桓六年秋八月“蔡人杀陈佗”亦书月者,与此同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晋者何?公子晋也。
(以下有卫侯晋卒,又言立。
)
[疏]“晋者何”解云:欲言次正,而文言立;欲言非正,而举众立之,故执不知问。
注“以下”至“言立”解云:以有卫侯晋卒,则知此文“卫人立晋”者,是先君之子,今始立为之君矣。
又言立者篡文,知非正大子,故知公子矣。
其卫晋侯卒在桓十二年冬。
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
(诸侯立不言立,此独言立,明不宜立之辞。
)
[疏]“立者何”解云:诸侯之立,例所不书,今特言立,故执不知问。
其称人何?(据尹氏立王子朝也。
)
[疏]注“据尹”至“朝也”解云:在昭二十三年秋。
众立之之辞也。
(晋得众,国中人人欲立之。
)然则孰立之?石�昔立之。
石�昔立之,则其称人何?(据尹氏立王子朝不称人。
�昔,七略反,一音十洛反。
)众之所欲立也。
众虽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凡立君为众,众皆欲立之,嫌得立无恶,故使称人,见众言立也,明下无废上之义,听众立之,为立篡也。
不剌嗣子失位者,时未当丧,典主得权重也。
月者,大国篡例月,小国时。
立、纳、入皆为篡,卒日,葬月,达于春秋,为大国例。
主书从受位也。
篡,初患反。
)
[疏]注“不剌”至“权重也”解云:剌桓公嗣子失位者,即不书晋之立矣,故襄十四年“卫侯ぅ出奔齐”襄二十六年传云“曷为不言剽之立?不言剽之立者,以恶卫侯也”彼注云“欲起卫侯失众出奔,故不书剽立。
剽立无恶,则卫侯恶明矣”今书晋立,则不剌嗣子可知。
注“月者”至“国时”解云:大国篡例月者,即此文冬十二月“卫人立晋”;庄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哀六年秋七月“齐阳生入于齐”之属是也。
而庄九年夏“齐小白入于齐”不月者,彼注云“不月者,移恶于鲁也”其小国时者,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之属是也。
注“立纳入皆为篡”解云:立为篡者,此文“卫人立晋”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之属是也。
其纳为篡者“纳顿子于顿”及文十四年“晋人纳捷�”之属是也。
其入为篡者,小白,阳生之属是也。
注“卒日”至“大国例”解云:隐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秋“八月,葬宣公”之属是也。
注“主书从受位也”解云:谓主恶晋之从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