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

首页
是与身边的人同化。

    试想在遍地欧美人的街头若出现一个东方面孔肯定很引人注目,在嗜甜的江浙地区若出现一个爱吃辣椒的,那也很容易让别人记住,但若在重庆的地盘出现一个重庆人,这就简直太正常太普通了,一个人的口音饮食生活习惯,一切都与旁人无异,还有比这同化得更彻底的方法么? 所以张宁自打从苏杭身边跑出来之后,就一直隐身在这号称重庆第二大的城市里需知重庆是个很大很大的直辖市。

    大到什么程度呢,把京津沪三地加起来其总面积也只不过才它的一半。

    它底下市级辖区就有17个,县和自治县有23个,人口号称三千万,但实数其实比这还要多。

     躲在这样一个地方,张宁觉得比较能够让他放心。

     算算时间,他从苏杭那里逃出来差不多快要两年了。

    这两年里张宁是低调的。

    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小书屋的老板(从别人那里转来的),旧书租售兼营音像出租,门口再摆张凉板搭着卖一点报刊杂志,每天除了有人买报时到门口来收下钱,多数时候他都窝在店里面,要么看书,要么看碟,绝少抛头露面。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书和影碟已足以打发时间,所以开书店的人不常出来也正常。

    但如此一个年轻貌美的男子,怎么能这样好静这样坐得住?春日暖阳,天气这么好,附近门面的人都出来晒太阳了,他怎么也不出来活动活动?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邻居间持续了一段时间,渐渐地大家也就习惯了。

    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宁的好相貌,那实在不象是一张犯罪分子的脸,而且他虽然不常出来,但别人进去他还是会微笑着打招呼的,那笑容也颇为可喜,所以大家很快就替他找到一种解释:网上现今最流行的那个词儿是怎么说的?哦,对,宅。

    这位小张老板,估计就是这么一位宅男。

     其实宅男什么的,真的是对张宁的误解。

     他的宅,那是没有办法。

     他实在太怕被苏杭找到,即使逃出来已经近两年也不止一次地做恶梦梦到被他逮回去。

    所以他有意识地深居简出,尽量减少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他这家店面是带阁楼样式的,面积不大,但住一个人总是绰绰有余。

    另外楼下也有厕所和厨房,尽管非常非常的小,功能却完整。

    窗外是条小巷,也是菜市场,有时甚至都不用他出门,只要站在窗前喊一声就能完成一笔买菜的交易。

    最重要的民生问题都解决了,其他的自然就更不在话下。

    这门面本身的地势就比人行道要高几级阶梯,张宁又把收银台搬到了最里面的角落窝在这个位置让他有很大的安全感,他的脸被电视机完全挡住,如果不是进来光顾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

     平淡低调的日子,时光特别易过。

    翻翻报纸,一个上午过去了;看几张碟片,一个下午又过去了。

    中间不时有人进来租书还碟做生意,到了吃饭的时间就稍微弄一点,反正他一个人也好打发。

    逢年过节也不关门,照常营业,本来只是因为无处可去而不得不如此,但无形中却落了个便民的好名声,上门的客人越发多起来。

     长街两旁栽种的法国梧桐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