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重兵征高丽

首页
到目的地。

    丢些粮食,轻装前进,不误里程,对万岁便有交待。

    至于粮食,身上背的足够几天食用,运粮戎车很快即会到达,再说待打下高丽城池,再行补充不迟。

    ” 辛世雄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不再追究,只是催促队伍前进。

     萨水东岸,高丽国大元帅乙支文德,策马立于高坡,在认真察看地形。

    自家国土,本来了如指掌,但他有个习惯,若不实地踏勘便难放心。

    凛冽的朔风,扬起团团飞雪,透过狐裘,灌入他的脖颈,他全然不觉,心中正酝酿着破敌之计。

     一队人马约有十数骑,迎风踏雪向这里行来。

    为首的白马上,那火红的披风,在白雪的映衬下分外醒目。

    乙支文德猛抬头,见来者已到近前,连忙滚鞍下马,俯伏在地:“叩见大王。

    ”原来,是高丽王高元亲临前线。

     “大元帅快快平身。

    ”高元急忙下马搀扶。

     乙支文德却是表情严肃:“大王请恕为臣直言,您怎能擅离平壤!您不该来前线涉险。

    敌军大兵压境,相距不足百里,恶战在即,这如何使得!万一有个闪失,岂不令举国军民……请大王速返都城。

    ” 高元满面忧愁:“大元帅,本王之所以亲临前线,是有一件大事商议。

    ” “大王有话派人传令就是,何需亲自奔波。

    ”乙支文德躬身施礼,“请大王示下,为臣定当遵命。

    ” “本王想来,隋国两百万大军进犯,皆因我一人而起。

    我高丽倾国之兵不足二十万,焉能拒敌!与其战火殃及百姓,不如我一人往隋营请罪,以保举国平安。

    ” “大王不可有此奇想,杨广屡召大王不至,积怨已深,你一旦身入隋营,定难生还。

    ” “我一人死不足惜,只要换得隋国撤军,纵死九泉亦安心瞑目。

    ” “不可,万万不可!”乙支文德坚决反对。

     “大元帅,我不能为个人安危,而置举国百姓生死于不顾。

    ”高元颇为悲观,“与其战败被俘,使高丽全国玉石俱焚,何不现在去负荆请罪,可保全多少战士与百姓的生命!” “大王爱国忧民之心,令为臣铭感肺腑。

    但我堂堂高丽,总不能不战自败。

    大王战前投降,全军将士不会答应。

    ” “乙支文德啊,你身为大元帅,也当珍惜将士生命才是。

    ” “为臣作为统兵元帅,更加珍惜国家的荣誉。

    誓与隋军决一死战,便血染疆场,亦心甘情愿。

    ”乙支文德挥剑将一株碗口粗的松树拦腰砍断,“如战败,当如此树!” 高元为乙支文德誓死报国的决心所感动:“大元帅如此刚烈,本王无话可说,愿同将士一起身在前线,共同浴血苦战。

    ” “大王,您当真不怕危险?” “将士们不避生死,本王又岂能惜命。

    ” “大王真若有此决心,为臣有一诱敌深入之计,须请大王助一臂之力。

    ” “大元帅为抗隋,有用到本王之处,尽管讲来。

    ” “大王,请附耳过来。

    ”乙支文德把想法悄声告诉一番,“有大王出面,此计十有八九成功,只是大王要担风险。

    ” “风险算得什么!本王为国为民,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且容本王当一次诱饵,愿上苍保佑我军大获全胜。

    ” 杨玄感、来护儿水军在向前推进。

    一路上,不见高丽一兵一卒,而且连一个高丽国百姓也见不到。

    所有村庄都已人去楼空,不闻鸡鸣犬吠,仿佛到了无人世界。

    据探马报告,此去高丽国都平壤城仅有几十里了。

    来护儿未免忧心忡忡地对杨玄感说:“副帅,这情形不对头,只恐有诈,高丽国不可能不派兵阻击呀?” “你不必疑神疑鬼,本帅早就说过,高丽国兵将都已望风逃窜。

    ”前面是一道狭长的河谷,来护儿不放心地看着杨玄感:“副帅,此处地势险恶,莫要中了埋伏。

    ” “你未免过于小心了,只管大胆前进就是。

    ”杨玄感极为自信,“真有埋伏倒好,本帅正想与之决战呢。

    在此歼灭敌方主力,攻取平壤便轻而易举了。

    ” 来护儿不好再坚持己见,小心翼翼地率队进入谷口。

    由于担心中埋伏,禁不住东张西望。

     眼见得隋军大部已进入峡谷,埋伏在山头上的高丽军副将,不由得催促主将朴承正:“大将军,隋军果然中计,快下令出击吧。

    ” 朴承正摇头。

     “大将军,机不可失,若一延误,隋军醒过腔来退出谷口,便前功尽弃了。

    ” “莫急,我自有道理。

    ”朴承正待到隋军都已进入谷口后,才吩咐副将,“你带两千人冲下去与敌交战,稍一接触,即行溃退。

    记住,许败不许胜,要尽可能保存实力,我方伤亡不超过一百人,你便是大功一件。

    ” “大将军这是何意?”副将好生费解,“我一万大军全线压下,即或不能全歼敌人,至少也可吃掉大半。

    ” “那是你一厢情愿。

    ”朴承正指点着说,“你看,隋军进谷是有对付埋伏的心理准备的。

    他们步步为营,井然有序,试探前进。

    我一万人马真要冲下去,隋军正好与我进行决战,即使能够消灭半数敌人,我军也已拚光。

    那么,谁来保卫平壤?这种蚀老本的仗,我们不能打。

    ” “可为何还要去打败仗呢?” “有道是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 “既如此,我军无声撤走便了,这样一百人也无需折损。

    ” “你想过否,我军不在此设伏便有悖常理,只有打一下败走,方使隋军不致生疑。

    且认为我军不堪一击,才能使隋军滋生骄气,我才好实施下一步破敌计策。

    ” 副将始终听不明白,朴承正已不耐烦再讲,命他即刻领兵冲下山岗。

     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响起,两千人踏起的积雪飞扬,荡起冲天雪雾。

    朴承正为增加声势,又命山上的兵士齐声助吼,并用松枝将积雪扫下山坡,一时间也不知高丽国有多少伏兵。

     来护儿顿时惊慌:“副帅,不幸为末将言中,我们中埋伏了。

    ” “无需慌张。

    ”杨玄感传令,“各军听令,高丽兵微将寡,前来送死正可将其聚歼。

    原地不动,以队为战。

    ” 主帅不慌,军心自稳,隋军摆开阵势,做好了迎战准备。

     高丽军的进攻声势虽大,毕竟实力有限,兵力相差悬殊,交手不过一刻钟,双方分别伤亡数十人。

    高丽军副将始知隋军确实有备,便传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