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策反东突厥

首页
,”始毕不能不考虑退路,“倘若我们兵败呢?” “若败,我便是全族尽诛。

    而你父子远居塞外,杨广鞭长莫及,又奈你何?”杨玄感进一步诱惑,“王子,坐以待毙,实乃下策,杨广不会放过你们,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当奋力一搏,说不定就会夺下江山!”始毕实实在在动心了:“听杨大人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使在下茅塞顿开,晚生就去向家父禀明。

    ” “杨谋专候佳音。

    ”杨玄感为游说取得进展着实兴奋。

     启民宝帐,灯火辉煌。

    这位东突厥至高无上的首领,正趁夜间凉爽,专心致志攻读《三国志》。

    书中孔明、曹操、周瑜之间耍弄的各种阴谋诡计,都令他惊叹不已。

    为人主者的生存,该是多么艰难。

    彼此无尽无休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世间哪有什么真诚可言。

    人,不论是伟大的,渺小的,高尚的,卑微的,无不在对他人玩弄权计。

    如此残酷的历史,令人忧烦的现实,这世上还能相信谁呢?启民不觉掩卷深思。

     始毕步入打断启民的思路:“父汗,儿臣已把杨玄感来意探明。

    ” “快说说看。

    ” “他是不堪杨广欺凌,要与我们联手反隋。

    ” 启民一时间怔住了。

     始毕急切地:“父汗,这是我们摆脱隋杨控制的大好时机。

    ” 启民想起《三国志》,感到难以相信:“其中不会有诈吗?” “想来不会。

    ”始毕语气决绝。

     “何以见得?” “杨玄感之父杨素,推立杨广功勋卓著,而杨广竟不能容害其致死,杨玄感为父报仇不是理所当然吗?” 如今,东突厥每年要向隋室贡奉良马万匹,裘皮十万张,肥羊十万头。

    对于这种称臣纳贡的地位,启民当然是不甘心的。

    但他更清楚,只有如此才能维系自己的地位。

    如若与隋室闹翻,大兵压境,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使子民遭受刀兵之苦,还不如维持现状。

    所以多年来,他一直恭恭敬敬地对待隋室与杨坚、杨广二帝。

    当然,他也无时不想真正独立。

    始毕的话使他犹豫,思忖再三难作决断,便又传来忽山问计。

    谁料,忽山与始毕看法相同,力主与杨玄感联手反隋。

    启民终于下了决心:“好,立即有请杨玄感来宝帐面议。

    ” 杨玄感奉召来到,见面即对启民大加称赞:“大汗不愧为一代人杰,处事果断,今夕与我达成共伐隋杨协议,相信东突厥必将自成大国,雄据北方。

    ” 人,都难免会有一闪念,而且这一闪念往往能改变人的命运或事物的发展进程。

    事到临头,启民就忽然多了个心眼,万一杨玄感有诈呢?他遂决定做一下试探。

    不由得故意冷笑几声:“杨玄感,你好大胆子!万岁派你来此调兵平息契丹叛乱,你非但不遵圣旨,反而鼓动我突厥背叛,真是狗胆保天。

    ” 始毕与忽山一下子都愣了,不由得面面相觑。

    杨玄感也如挨了当头一棒,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启民仍是振振有词:“杨玄感,可惜你错打了算盘,我启民及东突厥对大隋和当今万岁忠心耿耿,岂能容你背主求荣。

    来呀,将这反贼与我拿下!” “哈哈哈哈!”杨玄感仰天狂笑。

     “你如此发笑,所为何来?”启民质问。

     “好一个忠心不二的启民可汗!”杨玄感煞有介事地说,“大汗如此忠正,万岁可以放心了。

    ” 启民倒被闹得发懵:“杨大人此话何意?” “大汗有所不知,我朝中官员对大汗颇有不放心者,使得万岁也委决不下。

    行前特别召见下官,要我借此试探,方知大汗对万岁忠贞不二。

    下官回京定将大汗心迹秉明,保大汗王位永固。

    ”杨玄感堪称随机应变,以一番假话,掩饰了他已暴露的反心。

     启民好不后怕,暗说幸亏自己临时多个心眼,否则岂不落入陷阱:“如此说来,是本汗错怪杨大人了,真是失礼得很,还请见谅。

    ” “大汗太客气了,有道是不知者不怪罪吗。

    ”杨玄感心中也是后怕,若非自己机灵,怎能化险为夷。

     这样一来,杨玄感就要一本正经地提出调兵之事。

    启民为表明自己确实忠于隋室,当即应允出马军两万,由忽山协助收复营州。

    并说定,次日准备,后日出征。

    事后,启民把忽山、始毕好一番埋怨:“你们险些陷我于不义,差一点点落入人家的圈套。

    ” 始毕不肯服输:“这事委实奇怪,杨玄感明明是真心反隋,十分志诚,怎会是假意试探呢?” 忽山有同感,而且更有见地:“大汗,卑职看也许是大汗的试探,使杨玄感反口。

    为查明他的真正动机,莫若趁此次出兵之际,再做试探。

    ”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启民厉声反对,“本汗好不容易掩盖住马脚,你们休要再惹是非。

    ” 忽山见启民这般认真,只得听命:“卑职不敢有违大汗教诲。

    ” 始毕见状,也就不再言语了。

    但他心中很不服气,父汗在位,他无可奈何,只要自己一旦掌权,定要与杨广见个上下,决不再向隋室纳贡称臣。

    谁能料到,他的心田在今日埋下的这颗种子,数年之后竟酿成一场震惊朝野的特大变故。

     辽水畔的营州城在痛苦地呻吟。

    强劲的海风,把布召木匾吹得不住地飘摆摇动。

    入侵的契丹军士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

    酗酒、斗殴、抢财物、追逐女人,闹得全城乱哄哄一团糟。

    夷离毕耶律龙正敞着肚皮喝酒,护卫太保前来报告:“大帅,有一支突厥马军已接近我营州,是否派军阻击?” 耶律龙放下酒碗:“果真是突厥人马?” “不错。

    ” “那就无需多虑。

    ”耶律龙又畅饮起来,“突厥与我军素无仇隙,只要不是隋军就好。

    ” “大帅,只恐大意不得。

    ”护卫太保提醒,“这支突厥马军约有两万,远途来此意欲何为?我们不能不防。

    ” “好吧。

    ”耶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