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换了低气的口吻对老太监说,“公公,我有一事相求。
”
老太监诚惶诚恐地跪下:“娘娘,有事分派尽请降旨,如此相称,老奴可生受不起。
”
独孤后竭力支撑起身体:“公公,刘安弄权,我已形同囚犯。
唉,寿数无几。
临行之际,有两桩心愿。
一是要见万岁一面,以叙衷肠。
”
老太监接过话:“娘娘有所不知,适才万岁来过,有意看望娘娘。
只是刘安声称娘娘之病招染旁人,万岁便又离去。
”
“这狗娘养的东西!”独孤后忍住气,“鉴于此,更须拜托公公去见万岁,当面陈述我的渴求,请万岁无论如何见我一面。
”
“这。
”老太监感到为难,“刘安看管甚严,只怕难以脱身。
”
“公公千万设法一去,否则我实难瞑目。
”独孤后其情哀其言切。
老太监心软了:“好吧,老奴遵命。
我反正这一把年纪了,便死亦不足惜,拼出老命也要为娘娘效力。
”
“公公若能离开,见过万岁后,还望再去汉王府蜀王府走一遭。
”独孤后仍在作废杨广的努力。
“要汉王、蜀王来见娘娘?”
“正是。
”独孤后无限感叹,“长子勇被废形同死囚,次子广虎狼之辈,三子秦王俊不幸病亡,惟四子蜀王秀、五子汉王谅尚存孝道,死前我总要看他们一眼。
”
“老奴明白,一定把信送到。
”
“这我就放心了,”独孤后又无力地躺倒,“公公,我绝不会亏待你,定有重赏。
”
“老奴不敢,为娘娘效力乃理所当然。
”老太监叩过头后起身,“老奴就去办来。
”
永安宫门外,刘安仍在树荫下坚守岗位。
老太监蹒跚走来,对刘安深施一礼:“总管,老奴要告个假。
”
“何事?”
“胞弟病危,需去探视。
”
“要多久呀?”
“一日足矣,天晚回宫。
”“莫急,在家住一晚吧,明日回来不迟。
”刘安巴不得老太监离开独孤后,也好让独孤后早日一命归阴。
“多谢总管开恩。
”老太监再施一礼慢悠悠离去。
仁寿宫内,隋文帝心情烦躁,背着手在殿内往来踱步。
汗水几乎浸透了脊背,执扇宫女要为他扇风,被他不耐烦地赶走,他在为陈、蔡二女闹心。
自独孤后病重,他几次欲幸这二女,但想起与独孤后的结发情,又不忍在其病中刺伤其心。
ing欲的冲动夜夜都在烧灼着他,使他辗转难眠。
就连白天也有些魂不守舍了。
究竟怎么办呢?这位开国皇帝,被自己信守的清规戒律所煎熬。
自打独孤后迁出,仁寿宫似乎没了生气,颇显冷清。
老太监进入,感到有几分空旷,他垂首行至文帝近前跪倒:“老奴叩拜,吾皇万岁!”
文帝从遐思中回神,不认得老太监:“你是何人?”
“老奴在永安宫当差。
”
文帝一听忙问:“皇后病体如何?”
“圣上日理万机,还挂念着皇后,令老奴感激涕零。
”
“休得啰唆,皇后究竞怎样?”
“万岁,老奴就是为此而来。
请恕老奴直言,皇后娘娘已是日薄西山,去日无多,景况凄凉,终朝每日叨念万岁不止,渴求见万岁一面哪!”
“她。
”文帝迟疑一下还是说,“若非患招染之疾,朕早去探视多次矣。
”
“万岁,你被刘安蒙骗了。
”老太监此刻为了独孤后,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此话何意?难道不是有一名宫女被皇后招染而丧生吗?”
“万岁,哪有此事!此乃刘安与太子的阴谋,意在阻止万岁与娘娘见面。
”
“你!”文帝审视老太监,“该不是中伤陷害?”
“老奴以头担保。
”老太监连连叩首,额头皮破血流,“望万岁看在结发之情一生恩爱上,去看娘娘一眼,叫她也好安心登上黄泉路。
”
文帝见老太监涕泪交流,言辞恳切,也觉伤怀,深感对不住独孤后,立时下了决心:“你只管放心离去,朕意已决,无论皇后之疾招染与否,都定要前往探视。
”
“还请万岁早去。
”老太监又叮一句。
文帝有些不耐烦了:“朕少时便去永安宫。
”
老太监出了仁寿宫,心头多少轻松一些,毕竟说动了皇上,总算不负娘娘所望。
心绪颇佳,便觉年轻,又快步奔向蜀王府。
内侍将老太监引入蜀王府客堂,落座后动问:“公公光临,敢问有何要事?”
“传娘娘懿旨,召蜀王相见。
”
内侍很精明:“还请出示懿旨。
”
“老奴是来传娘娘口谕。
”
“口谕无凭,怎好通禀?万一有假,在下可吃罪不起。
”
“你未免过于小心了。
”老太监口气硬起来,“娘娘一病不起,焉能写旨?放明白些速去通报,若贻误大事,你可是罪状非轻啊。
”
内侍定要刨根问底:“娘娘召见我家王爷,究竟为了何事?”
老太监只得实说:“娘娘病重,说不定旦夕归天,思念蜀王,故而召见。
”
内侍明了来意后,这才入内禀报蜀王杨秀。
杨秀听后,半晌无言,只是思忖沉吟。
内侍久等不见杨秀开口,便催问:“王爷,该如何答复?”
杨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晓喻内侍:“母后病危,当由万岁降旨,召我弟兄同去问安。
母后单独召见,若被父皇或太子知晓,岂能不生猜忌,还是不去为宜。
”
内侍明白主人胆小怕事,便说:“小人就去回复他,说王爷不能奉召。
”
“这样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