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用计合力集

首页
万岁不服亦不信。

     杨谅却一时未开口,他在内心里承认,李渊所说十有八九。

     史万岁则又挑衅似的发问:“李将军,照你所说,我军该如何行动?置此地敌军于不顾,全力追击途中之敌?可是对面之敌再尾追我军,途中之敌掉头回击,我军可就腹背受敌了。

    ” “怎能如此作战。

    ”李渊已有成竹在胸,“我军可投入十万兵力,向对岸之敌发起猛攻,敌人至多不过二、三万之众,以石击卵,必获全胜。

    然后再全军集结,追击巴闷主力。

    ” “不,不,”杨谅彻底否定,“说不定巴闷设下诱敌之计,主力就在附近埋伏,我军攻其大营,必坠其奸计,不可轻举妄动。

    ” 李渊未免焦躁:“王爷,不能坐失战机,若不放心,末将愿带本部一万人马过河进攻,如果兵败,愿输项上人头。

    ” “这如何使得,”杨谅不应,“本王早已说过,李将军的一万精兵,不能轻易乱下赌注,不能让你们做无谓的牺牲。

    ” “那么请问王爷,我军究竟如何动作?”李渊语带责难之意,“我军千里迢迢,为的就是驱逐胡贼,保境安民,而今坐以观战,岂不有负圣恩民望。

    ” “大胆!”杨谅动怒了,“攻守进取,本王身为统帅自有主张,何劳你多嘴!回营去吧。

    ” 李渊负气转回本营。

     这短短一两天内的往事,真是记忆犹新。

    杨谅核计,李渊会不会把实情告知贺若弼呢? 史万岁催促:“王爷,贺若弼已到大营,是否去见上一面?” 杨谅想了想不肯屈尊:“带他来见。

    ” 史万岁去不多时,引贺若弼来到。

    拜见之后,杨谅问:“贺将军带兵来此,殿下是何用意?” “王爷,殿下以为您的大军已将巴闷击溃,在进击达头大营时,担心您轻敌中伏,特派末将报信并助阵。

    ”贺若弼没想到杨谅竟按兵不动。

     “殿下对本王如此关心,真是感激不尽。

    ”杨谅惟恐言多语失,赶紧打发贺若弼,“贺将军远途初到,且与部下安营休息,今晚杀猪宰羊为将军接风洗尘。

    ” 贺若弼忍不住发问:“王爷,末将该怎样配合作战?” “出战之事,明日再议。

    ” “这未免不妥吧?”贺若弼不能不直言了,行前杨广对他是有交待的,“殿下与王爷在双口驿分兵时约定,王爷尽快击溃此处敌人,迅即转赴舍力集战场,合击达头主力。

    而王爷至今不发起进攻,殿下的战略意图岂不落空。

    ” 杨谅自会狡辩:“眼下敌情不明,不敢贸然出兵。

    ” “请问有何不明?”贺若弼穷追不放。

     “巴闷虚张声势,故做转移假象,设伏诱我军上钩,本王岂能置兵士性命于不顾,硬去钻敌人的口袋?” “王爷,太优柔寡断了。

    ”贺若弼抛出一条杨谅难再耍滑的证据,“末将来此途中,擒获一掉队的突厥士兵,从他口中得知,巴闷率八万大军去舍力集偷袭殿下大营。

    河对岸仅留两万兵力牵制王爷二十万人马,再不出战,只怕殿下那里腹背受敌,形势危矣。

    ” “果真如此,胡贼倒也狡猾,本王竟被他骗过了。

    ”杨谅再无不出兵的理由了,“依贺将军高见,我军当如何动作?” “末将奉命来助阵,自然要听王爷差遣。

    ” “好吧,本王就不客气了。

    ”杨谅分派说,“着李渊率精兵一万,立即出发,尾追巴闷八万大军,咬住突厥人,使其不能顺利到达舍力集。

    而这里十九万大军一齐压上,务求一鼓荡平敌营,然后全军向舍力集进发。

    ” 贺若弼表示满意:“王爷布署得当,末将信服,攻敌大营愿充先锋。

    ” “好,这头功就让与贺将军了。

    ”杨谅当即传下军令。

     李渊所部一万人马,奉命向西追击,全队轻装疾进。

    由于平时训练刻苦,全军竟无一人掉队。

    李渊估计,巴闷八万军队行军速度不可能太快,按时间推算,约已行出五十里。

    如若全速追击,天黑时分即可赶上敌之后队。

    部队一口气跑出三十里后,李渊心中泛起波澜,他扪心自问,这样追上去是否值得?明明早该采取行动,杨谅为看杨广笑话,有意贻误战机。

    如今贺若弼来监军,杨谅把自己推上前线。

    这样疲于奔命追上敌人,全军哪还有力量作战?况且以一万对八万,激战下来,还不把老本输尽。

    李渊猛悟,这是杨谅借刀杀人哪!前面一处向阳山坡,李渊传令全军休息。

     石崖下,战士们有秩序地席地而坐。

    李渊手扶一株黑松,脑海中战局翻腾。

    巴闷八万大军只要赶到舍力集,杨广必定吃亏。

    杨广吃亏也好,兵败也罢,都随他去吧。

    此时此刻,李渊耳边又响起李靖的忠告。

    不甘居于人下的雄心,使他下定了保存实力的决心。

    队伍继续开进,但却非急行军,而是悠悠然缓缓行进了。

     飒飒的北风,拂动突厥大营千百面旗帜呼呼飘卷。

    整座军营只有数百名士兵在木栅上守卫,看见隋军从四面包围上来,并不显得惊慌失措。

    贺若弼的五千骑兵,从正面逐渐接近了敌营。

    杨谅派出十万人马,也分别从四面向突厥大营逼近,但是他们都落后贺部一箭地之遥,显然,杨谅是把贺部五千人马作为问路石了。

     杨谅与史万岁在本营的高台上观战。

    史万岁眼见贺部离敌营越来越近,惟恐抢不到头功,便对杨谅说:“王爷,我敢笃定,胡贼已几乎全部撤走,留下至多不过一千人马,基本是一座空营。

    不能让姓贺的独占其功,擂鼓传令,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