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赐婚

首页
独孤后料道定有太子最新动向,遂传喻:“着他轿前回话。

    ” 姬威见礼后迫不及待地说:“娘娘,快救小人与小桃性命。

    ” “有话慢说,不必惊慌。

    ” “娘娘,太子恨我二人搜出毒药,必欲除之而后快,近日已十数次暗害我二人,皆侥幸躲过毒手。

    长此下去,防不胜防,乞娘娘恩准,让我二人离开太子府,以延残喘。

    ” 独孤后思忖片刻,扭脸问杨素:“依你之见呢?” “娘娘,他二人若离开太子府,您可就没了耳目。

    ” 独孤后未表示可否,而是说:“你二人不必惊慌,且随我进宫。

    ” 銮驾重新启动,浩浩荡荡继续行进。

     武德殿静得像空谷幽涧,没有一丝声音。

    文帝杨坚不能在女人中寻求快乐,只有在书海中徜徉,以求得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安慰。

    此刻,他阅读庄子《逍遥游》已入神,以至独孤后走到近前尚不知晓。

    独孤后像顽皮的少女一样捂住文帝眼睛。

     “何人敢与朕开如此玩笑?”文帝用力扳开她的手指,“原来是爱卿,我料到再无他人有此胆量。

    ” “万岁好用功啊。

    ” “闹中求静,书中寻趣,倒也足以消磨光阴。

    ” “万岁不说这些了,看我带来的一样东西。

    ”独孤后一双玉掌连拍三下。

     随着掌声,小桃款款步入,站在帝后面前,粉颈低垂。

     文帝有些愕然:“爱卿这是何意?” “看她姿色如何?” 文帝不由想起尉迟花和陈、蔡二女,凭心而论,小桃虽略逊他的心上人,但亦娇秀玲珑,如实说道:“也算是个美人,只是不知爱卿用意?难道你改变了初衷?” “老不正经,一想就邪,以为我为你牵红线吗?白日做梦!”独孤后数落一番后告诉他,“我是要你为高俊做媒。

    ” 文帝遭到抢白,已是大为扫兴:“高俊?平白无故何起此意?” “齐国公夫人近日病故,为君者理当体恤臣下,万岁何不降旨将小桃配与高俊为妻。

    ” 文帝不愿多想,随口答道:“此乃好事,朕乐得做一次冰人。

    ” “就请万岁降旨。

    ” “刘安听旨,”文帝吩咐,“传朕口谕,赐小桃为齐国公高俊之妻,丧期一过择日完婚。

    ” “奴婢遵旨。

    ”刘安即刻出宫传旨去了。

     独孤后计划实现,心中暗喜。

     且说高俊送走独孤后,头上已是一层冷汗。

    今日若非夫人病故搪塞,就难免被治以欺君之罪了。

    他明白,独孤后绝不会就此罢休,心中忐忑回到内堂。

     不料,东宫左卫唐令则已在等候:“拜见高大人。

    ” 高俊不觉心中一沉,深知唐令则此行又是为太子之事。

    如今为保太子,已把自己置于同独孤后对立的位置,他不想牢牢拴在太子的战车上,遂不冷不热地答应一声:“唐先生到了,请坐。

    ” 唐令则看出高俊不耐烦,便长话短说开门见山:“高大人,太子对亲翁的关照感激至深,为表谢意,特遣在下恭请大人过府赴宴。

    ” 高俊不想卷得太深,一口回绝:“请转告太子,下官本已身体不适,又逢新丧,无意贪杯,难领盛情。

    ” 唐令则一眼看透高俊的心思,决心为杨勇拉住这惟一的靠山:“高大人莫非避嫌吗?想要抽身躲开是非的漩涡?” 高俊倒也直言不讳:“唐先生,我为太子付出的够多了,如今独孤后视我为眼中钉,我能不为身家性命着想吗?” “正是为了身家性命,大人才更当力保太子。

    ”唐令则耐心晓以利害,“倘若太子失势,杨广登基,还会有你我的身家性命吗?大人如今退步只是死路一条,只有进取,才能拼出生路。

    ” 高俊默然,他何尝不知这个道理。

    可是,凭他和太子的力量,斗得过独孤后与杨广吗? 家人禀报,刘安来传圣旨。

    高俊与唐令则面面相觑,都猜不透吉凶。

    唐令则躲入后堂,刘安宣读罢文帝口谕,高俊只得按程序谢恩。

     送走刘安,高俊满腹狐疑对唐令则说:“万岁缘何心血来潮,要把小桃赐我?” 唐令则付之一笑:“这是明摆着的,独孤后的阴谋。

    ” “何以见得?” “适才独孤后来过,方知大人丧妻。

    赐配小桃,是要在大人身边安上她的耳目。

    这样今后你的一举一动,都休想瞒过她了。

    ” 高俊被点明迷津:“这女人果然厉害。

    ” 唐令则告诫:“这圈套你不能钻。

    ” 高俊不觉腾起英雄豪气:“我堂堂男子汉,巍巍齐国公,怎能像羔羊般听任那女人摆布,给万岁上本辞婚。

    ” “对!”唐令则叫好,“顶她一下,固辞不受,谁也没奈何。

    ” 于是,高俊一道本章送呈文帝,只称身患阳疾,难行房事,不忍误小桃青春。

    若依文帝,也就算了。

    但独孤后不肯做罢,再下圣旨,言派小桃服侍起居云云。

    高俊与独孤后较上劲,奏道夫人虽故,尚有二妾,一切均可照顾,决意辞婚。

    此番文帝倒是被惹恼了,对独孤后说:“朕两番赐婚,他竟一点面子不给,两次驳回,可称不识抬举。

    终不然小桃还嫁不出不成,仍回太子府,看谁敢把她如何。

    ” 见此情景,独孤后也就不再坚持了。

    而顺势再把小桃、姬威一起派回太子府,让刘安传文帝口谕,二人若有一差二错,即拿杨勇是问。

    杨勇听罢,默默无言,姬威、小桃如卡在他喉咙中的两根刺,要吐吐不出,只能暗生闷气。

     几经周折,杨勇投毒案终于升堂开审了。

    在大理寺二堂“明察秋毫”的匾额下,杨素、高俊居中正坐。

    因案犯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