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前言

首页
,不疾不徐的道:“看来王爷已替老夫做足了准备。

    ” 朱棣再斟一杯酒,“诚意伯当年之恩,我不曾忘。

    今日送此二物,唯愿诚意伯此去能够去危就安,平顺安康。

    ” 刘基听得他的话,长声一笑,笑声中透着早已洞彻生死的清傲:“昨日七尺躯,今日为死尸。

    刘基运筹帷幄,谋尽天机,今此老矣,圣上置如敝履,还何需筹谋那些?这瓶千机散,纵能让刘基避去眼前一死,又岂能让刘基避去心中生死?”话毕,他慨然将玉瓶往亭外掷去,玉瓶滚了几圈,掉入了丛间的溪流里。

     朱棣表情无异,口吻仍是波澜不惊,“既然诚意伯心意已决,我自不会再多说什么。

    不过,今日我尚另有一事相请。

    ” 刘基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笑,似乎早已知道他此行目的:“老夫忝有一身推盘奇谋之术,可惜推算不了自己的命术,王爷依然信得过老夫之卦?” “徐汝,猗彼荑桑,是为后矣。

    ”朱棣并未直言回答,只是淡声吟出此句,“此句谶言为诚意伯所赠,我一直铭记于心。

    今次,乃是想请诚意伯能为我策得一字。

    ”刘基有经天纬地之才,策术当世无双,凭其妙算神通多次替当今圣上临危化难,当今世人无人不晓,也无人会怀疑他的神机妙算。

     刘基看着他,“何字?” 朱棣并未吐言,只以指醮酒,在石几上写下一字。

     刘基神情微有动容,续又恢复如常。

    他一瞬未瞬的盯住朱棣,朱棣依旧是淡然无异,只那一双深锐的眼眸里透着使人凛然的威肃。

     良久,刘基慨然一笑,撩袍坐下,从袖中取出两个紫竹杯珓。

    略有凝神,遂将紫竹片掷于几面上。

     朱棣的目光紧紧定于两片平平无奇的杯珓上,刑子游与丹瑶不知朱棣所策为何字,疑惑的在亭外探首探脑。

     刘基细瞧卦像,半晌方拿起两片紫竹,抬头看向朱棣,亦是醮酒写下一字。

    字迹一笔一划的显露,然未等旁人看清那字,刘基已拂袖将之抹去。

     朱棣神情凝重的望着已无字的几面,良久无声。

    终于,他眸光沉沉而动,却不露声色的站起身,掷声道:“朱棣今送至此,望诚意伯一路走好。

    ” 刘基不以为意一笑,拱手道:“老夫就此告辞!” “请!”朱棣亲自送他而出。

     刘基与两名神色各异的徒儿上了马车,须臾,马车已绝尘而去。

     马车驰远,偎在刘基身侧的丹瑶奇怪的问道:“师父,燕王殿下占的究竟是何字?” “瑶儿,休要多问!”刘基难得肃颜,但下一刻他却猛地剧咳起来。

     丹瑶吓得俏脸一白,连忙拍着他的背,惊慌的嚷道:“师父,您怎么了?” 车厢里的动静让刑子游赶紧转过头,一见刘基脸色苍白的咳嗽不停,当即停下马车,急声呼唤:“师父,您没事吧?” 刘基抽出白巾掩住嘴,又自闷咳好一阵,方缓缓平住气息,眼下的他真已是病容满面,连那双睿智的双眼里也溢满了疲累。

    他喘息不已的拿开白巾,却见巾上已是一片腥红。

    他看着那一片血红,缓缓摇头,闭上双眼,再也未说一言……(未完待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