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传统婚姻模式具有某种合理性?

首页
偶然看到一个2009级的女毕业生的说说:“这个春节最大的感触是身边好多70后、80后的哥哥姐姐离婚了;好多90后的早就结了,且好多正在密锣紧鼓地结婚;然后80后所剩无多的‘老头子’、‘老婆子’正在纠结中或者被纠结中……”我这个(2014)春节在农村老家过年,也听到了不少这方面的消息。

    如村里一个高富帅跟外省的妻子离婚了,一个广东女人跟她没什么出息,而又好吃懒做的广东老公离婚了,诸如此类。

     这让我想起了传统的婚姻模式,想起了传统婚姻模式的合理性。

    虽然说情感、性格、背景、价值观的和谐或互补对婚姻很重要,但鉴于家庭、伦理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个人、宗教是西方文化的基础,所以在中国,家是港湾,不是战场;夫妻是伴侣,不只是恋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伴侣一起慢慢变老,而非浪漫到底,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合理性至少在两方面。

     其一,靠得住。

    以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了批判旧文化,树立新文化,往往矫枉过正,如把“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句话的“从”字解释为“服从”。

    但是根据任继愈老先生《中国婚姻制度》的说法,“从”应该解释为“依靠”,这是更合理的解释。

    因为一个女人在家不依靠父亲依靠谁,出嫁不依靠丈夫依靠谁,丈夫死了不依靠儿子依靠谁?其实,传统的婚姻或者一切婚姻追求的就是一种依靠的关系,找一个靠得住的男人或女人作伴侣,过日子。

    “靠得住”关乎生活,关乎性格,也关于情感。

     我回想我的父辈基本上是这种婚姻模式,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那么多年没有吵过一次架,而巴金和萧珊也一辈子没有红过脸。

    我的叔叔和婶婶吵过架,但是吵得不多,也互相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与许广平没有吵过架,但是鲁迅因为许广平说话不知轻重而黑过脸,后来道歉。

    林语堂和廖翠凤吵过架,但一般是林语堂沉默应对,廖翠凤之后道歉或解释。

    而且他们都没有出轨,都是靠得住的男人或女人。

     导演李安的妻子入不敷出,在他于美国读完导演硕士之后,在他没有工作,没有人请他导演,没有人请他演戏,剧本也不被采用,只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看影碟写剧本的情况下,一直支持他,并没有听从自己母亲的离婚主张。

    六年之后,他才因为剧本获得大奖而“咸鱼翻身”。

    我觉得这一切除了他妻子的贤惠、坚强,除了美国相对自由宽容的环境之外,也许还因为他妻子觉得他有才华,靠得住。

    李安发迹后也的确没有靠不住。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世界就一个李安,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合逻辑的。

    因为这个世界也就一个你,你为什么做不到他或他妻子那样?而且我觉得,即使有一个李安那样的人站在中国女人面前,肯定有很多女人做不到他妻子那样。

     人的才能和机遇是不同的,所以像李安一样的导演不多,但是跟李安性格类似的靠得住的男人还是不少的。

    但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遇上一个不成熟同时也不坚贞、不单纯的女人,就不必死守苦撑,或不必再续前缘。

    靠得住是男女之间婚姻选择的条件,即使是杨幂,她选择了名气比自己小,年纪比自己大的刘恺威,就是因为她“缺乏安全感”,觉得刘恺威靠得住。

     其二,男主外,女主内。

    我的一位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