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人不屑,但是也有人心里生出一些希望。
谁不想将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得到世人的认可?就是不知道这次是不是个好机会。
但不管结局如何,总要试试才行。
于是,在这个夏天,全国各地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百工宗师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京城的方向出发。
在叶芷清等待宗师们到来的时间里,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小皇帝和小皇后闹别扭了。
被小皇后召进宫的叶芷清见到皇后脸上抹着厚厚的脂粉,眼睛也红的像兔子一样。
这丫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小半年来召见她的次数多了还是怎么,到后来发展到一有事就找她倾诉。
叶芷清都奇怪她怎么不去找她的母亲安国夫人,但是皇后要讲给她听,她也只能乖乖进宫当树洞。
皇后脸上擦了脂粉,那就是不想人知道她被打了的事,叶芷清自然不会特意去问。
不过在事后,她还是稍微打听了一下怎么回事。
很快的,她就知道了原因。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子嗣的事。
帝后大婚已经半年,皇后半点动静都没。
身为皇后母亲的安国夫人担心以后女儿生不下嫡长子,所以让女儿趁着陛下后宫还没其他女人的时候,抓紧时间,并且还献上了秘药。
用在子嗣上的秘药,究竟是会是什么功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幼帝为了不过早的诞下子嗣,里里外外的防备着风清和圣昭太后,万万没想到差点在皇后这里中了招,于是一怒之下扇了皇后一巴掌。
“信任崩塌的开始啊。
”叶芷清听完,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而事实上,幼帝去中宫的次数也明显的减少了起来。
他不信任任何人,出了这样的事,他不仅鲜少去皇后那,还把自己宫里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了个遍,就连入嘴的东西都必须要黄大伴吃下一刻钟后才肯动。
皇后也明显感觉到陛下对她的疏远,她心里又急又悔,连带着也埋怨起母亲来。
但为了能重新恢复和陛下的关系,她只好梗努力的和贤王妃拉近着关系。
百工书院马上就要开起来,叶芷清也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在宫里耗,于是,她让风清给幼帝献上了一位难得的美人。
三人一场戏,让他们自己慢慢互掐去,她还有事要忙。
差不多七月底,已经有十来位百工宗师齐聚京城。
叶芷清为了招待他们,特地包下了京中最大的客栈给他们住。
而她自己每天则往客栈跑,同他们商量百工分类以及课程知识等等的安排。
这些人才是百工学院的底气,她给予引导,具体还是得要他们来推动进程。
本来大家都还有些担忧,现在见她抛下高贵的身份,与他们同坐一堂商量着学院的大小事宜,宗师们多多少少有些动容,再加上他们也有一颗想发扬百工的心,一拍即合之下,对学院的事,他们倒比起叶芷清还要上心的多。
有了宗师们的帮忙,再加上风清这边也时不时给予意见,百工学院的雏形渐渐形成。
时年九月,百工学院正式挂牌开学。
然而,尽管报纸帮着提前广而告之了两三个月,来百工学院报名的人满打满算,也就百来个人。
在人口有几十万的京城,这点人数可以说得上是寒酸。
开学当日,叶芷清和各大宗师们看着这些年纪大小不一的学生们,只感觉一阵秋风萧瑟。
“慢慢来吧。
”他们相互鼓励道,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慢慢来究竟要慢到什么时候,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这样安慰自己了。
百工学院就招到这么点人数的事,让外面不少人嘲笑他们纯粹是在瞎用工。
因为里面还有农学,有人更是讥讽道:“去那破学院就是去学种地?真想学种地那回家和我爹学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个钱去跟你们学。
”
此类的声音不一而足,导致来百工学院报名的学生,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最后学院里只留下七十来个人。
这七十来个人大多数是为宗师们而来,一小部分则是纯粹为了学艺,好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不管他们为什么目的而来,但叶芷清十分清楚,百工学院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些人的了。
虽然兼顾百工学院这边,但是叶芷清司农寺的职位依旧留存着。
每日去点卯的时候,遇到熟人总会调侃她几句,问她百工学院有没有再加人、要不要他们帮忙之类。
叶芷清知道他们或许没什么恶意,但是打心里不看好百工学院是真的。
对于这些,叶芷清也不反驳。
他们要调侃,她都沉默以对,只是在回府的时候,她花了更多的时间在书房里。
风清知道她是想做好这件事,于是让人将皇宫库藏的有关百工类的古籍“借”了过来,送去了百工学院,自己这每天尽可能的提前回来,陪着她一起泡在书房里。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为了让书房显得更亮堂一些,风清让玻璃坊那边送了玻璃过来,用玻璃代替窗纸,而且还在书房顶上开了天窗。
在换玻璃的当天,夫妻两人都在府中。
叶芷清瞧见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拉着风清就往玻璃坊行去。
到了玻璃坊,她让管事将那些废弃的玻璃边角给她送来,她挑选了一些不同厚度的玻璃,又带着风清去了百工学院。
在学院里担任教工的宗师们都住在学院教舍当中,她一过来,就朝着擅长雕工的王宗师房间走去。
风清见她这样,知道她是想到了好的点子。
他也不急着跟去,留出空间给她,自己则在这学院中逛了起来。
这一逛,就遇到其他上完课的宗师们。
既然见到,免不了要交谈一番。
风清地位尊贵,见多识广,而宗师们人生阅历足够,一番交谈下来,也都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
等到结伴前去找叶芷清和王宗师时,进门就见他们两人正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镜片在看着什么。
透过那薄薄的镜片,王宗师那只眼睛都变形了。
“这是……”
“这是宝贝。
”王宗师把东西收了起来,不给他们看,“现在还没做好,等做好了再给你们瞧。
”
“什么宝贝这么神秘?”他越是不给,众人就越好奇,纷纷闹着要看。
但是王宗师怎么可能会妥协,赶苍蝇一样把他们往外赶,“今天你们别打扰我,明天我就能让你们开开眼界。
”
其他宗师不奈他何,只好任由他把自己推出了门外。
旁边见到这一幕的叶芷清不由笑了起来,“那这些就拜托大师您了。
我们就先回了。
”
“去吧去吧。
”王宗师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把之前藏起来的镜片又取了出来。
见状,叶芷清和风清相视一笑,悄悄退了出去,还给带上了门。
三日后,京城日报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是百工学院的某位宗师研究出一种叫做眼镜的东西,这东西能让人的视力重新恢复清晰。
报纸上几百个字洋洋洒洒,把这叫眼镜的东西夸的神乎其神。
平头老百姓就不说了,读书人十个里面,有九个视力不好。
没办法,受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类的典故影响,他们为了看书,哪里会在乎自己的视力。
别看他们表面上人模人样,其实每次看书都得凑近了看,又或者眯起眼睛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
而现在有了据说能恢复视力的工具,一般人不会在意,但是他们在意啊。
于是,京里的读书人茶余饭后又多了一样讨论的东西,甚至还有人专门为了这东西前去百工学院,想看看是不是真的。
不过他们的到访,遭受了拒绝。
百工学院拒绝任何非相关人员入内。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却不能立即见到,这让人挠心挠肺的。
差不多十天过去后,这叫眼镜的东西迟迟没有面世,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定这只是百工学院的一个噱头,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造出这么一样东西来。
当这个猜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时候,京城日报上又发布了一则消息——百工学院研究出了千里眼。
千里眼是什么?那可是小说里神仙的神通,凡人怎么可能会有。
如果说前面的眼镜针对的至少读书这个群体的人,那么千里眼面向的就是所有阶层的人,自然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全民热议。
无数人都在询问这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就连朝中沈老都有些好奇地向风清询问,是不是真有其物。
风清是参与者,知道他们肯定会有此一问,所以他也准备好了,当即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拿了出来递给他试试。
沈老见这木头疙瘩并不起眼,等放到眼前一试,远处的宫门突然缩进在眼前,心里一惊,又试了试其他的方向。
远处那模模糊糊的禁卫军,还有城墙上的瓦片竟然都拉近距离一样出现在他的面前,让他看的一清二楚,他顿时明白,这东西确实不是个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