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迅速地拔了几株小青菜,“没有,没有的事。
”
林校说道:“姆妈,你别理他们的闲话,这谁嫁入葛家,就谁倒楣,我才不嫁呢。
”
朱莲青实在看不出来嫁入董家有什么可倒楣,毕竟董家在村里算是条件最好,且有五个儿子,儿子多就意味着挣钱的人多。
她想着自己在林家一直让人看不起,就是因为自己没能生个儿子出来,要不然丈夫林大海老贴钱去二房,那就是怕将来没有养老。
“后天队里就要卖船了。
”
林校最清楚知道这个事,时间她记得,“是在大队屋里?”
朱莲青将手上小青菜的泥都甩了个干净,又从大水缸里盛了水出来洗菜,将每片叶子都洗得干干净净,“嗯,大概村里人都要去看着。
中午我们吃年糕?”她家门口摆着两个大水缸,一个放水,一个是放着年糕,年糕在水里,时间长了,还有点难闻的气味,但吃起来完全不妨碍。
林校最喜欢吃年糕,一天吃三餐都不厌,年糕是外婆家拿过来,每年都给很多。
“有蟹吗?放着蟹炒有鲜味更好吃。
”
朱莲青又拔了几根葱,“刚在码头上看见流网船回来,我去拿几只回来。
”
林校摇头,“姆妈,我去拿。
”
朱莲青有点不放心,“码头腥味很大,都是网,你小心点。
”被网绊住腿,这都是常发生的事,她想了想说,“村里要说凑钱修码头,不知道要几时修。
”
林校知道修码头这个事,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反正到时村里会来收钱,“反正是大家凑钱,姆妈,我先去码头了。
”
林校去码头,走着慢吞吞并不急,路过亲戚家,她还跟人打了招呼,村里人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带点亲戚关系,除非后来搬进来的人家,比如她家跟张赛芳家那是一点几百里的亲戚关系都扯不上。
走到码头,果然停着刚回来的流网船,村里人正在船上把网里的蟹都拿出来,并把每只活的蟹都用橡皮筋揪住,顿时鲜活的蟹就立即老实了许多。
她走过去,“阿成叔,能给我两只蟹吗?”
阿成叔是船老大,看到她,就露出笑脸,“行。
”他嘴上应着就挑了两个分量极足的蟹出来,人站在船里就朝码头上递过来两只揪住的活蟹。
林校连忙接过,“谢谢阿成叔。
”
阿成叔朝她摆摆手,“当心呀,别让蟹钳着了。
”
林校点点头,“阿成叔,我回去了。
”现在的蟹便宜,不值钱,不像后来梭子蟹可贵了,尤其是过年过节时的价更贵。
阿成叔是村里的老渔民了,他就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在外村,妻子早年没了,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