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首页
今所有的税务体系里最简单的一种收取方式。

     因为简单,所以稳定,也没有太多可以操控贪腐的空间,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无论是收缴还是核对上它比之田税以及其余的税负都要简单太多,这就相当于一个固定额度已经被锁定了,帝国财政有了保底。

     正因为此,即便朱元璋当年也是饱受丁税之苦,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将这一制度传承了下去。

    在明初那个计算以人脑和算筹,就连算盘也才刚普及不久的时代,着实没有更多的力量去进行更复杂的税务算法。

     而且就算将其取消,大明也没有办法想出一个更优秀的收税方式了,要知道就连鱼鳞册和皇册,也是在大明建国十四年之后开始推行编纂,并且先后耗费了近十年才制成的。

     基层公务员活力最强的建国初年都是如此,更不用提惫懒期的王朝中后期了,在历史上,国家虽有每十年勘察编纂一次鱼鳞册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上因为复杂和困难,大多数的编纂都是直接抄录一份一模一样的呈上。

     终明一朝就曾经发生了极为诡异的连续N年土地数目没有半分增减的情况,所以可想而知,如果要搞个复杂的人头税方法,明初或许还有这个能力将其颁行实施,但这项政策定然无法持续下去,甚至在未来还会成为民众的负担。

     所以在多次讨论和比对之后,木白的建议是直接将其取消,而不安排替补的税额。

     这就意味着朝廷放弃了一大笔收入,对于一个处处要用钱的王朝来说,这个损失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即便是在他的小朝廷上,小伙伴们也都投了反对票。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都认为现在的大明还无法承担起这一损失。

     如果将大明的财政比作民间的抽棍子游戏的话,那么丁税就是放在最底层的一根小木棍,一动就会影响整个局势,除非能够放入一根能够替代它的小棍,否则它的抽取就是风险活动。

     但现在整个朝政上都没有一个能够替代它的存在。

    商税?的确,大明的商税如今已经积累了一个不小的数值,但它的稳定性还不够,其多少、优劣基本取决于天气情况,若是遇上个多飓风多浪的天气,那么来到大明的船只便会少上许多。

     而且海商还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存在,谁也不知道哪天政策又要变成“片甲不下海”了,到那时候要怎么办?难道再重新收取丁税吗? 众所周知,减税时候有多容易,加税时候就有多难。

     “所以,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表明我们的态度。

    ”朱标叹息般说道:“还有什么能比大明的无上皇和太上皇一齐出海更能表明态度的呢。

    ” “……” 木白的大脑将这句话收拢过来转了两圈后,他顿时炸开了:“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