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多是为了匈奴。
匈奴自开国之始,便是中原大患,不但频频劫掠骚扰边境,还曾数度长驱直入威胁长安。
皇帝的曾祖父武帝是个英明决断之人,治国有方,府库充实,于是厉兵秣马,决意铲除边患。
武帝在位几十年,对匈奴大战三度,将匈奴撵回漠北。
被汉军击败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又兼天灾,日渐衰落。
人心涣散,王庭再无力管束各部,纷争接踵而至,酿成诸部残杀。
到先帝时,匈奴分裂为五部,各有单于,各自为政。
离中原最近的乌珊单于,盘踞漠北,与汉庭相善,并与汉庭和亲。
但此人野心勃勃,不甘枯守漠北。
多年来,不断往四周蚕食,扩张土地,中原生乱时,亦曾经想趁机捞一把。
对于这样一个人,阏氏早已看透,在徽妍代笔的书信中,不仅详述匈奴各部间的形势变化,亦曾暗示朝廷提防乌珊。
徽妍从容答道:“禀陛下,以妾所见,当今匈奴,势力最盛者,仍是乌珊单于。
而单于王庭中的大患,在于诸王子。
”
“哦?”皇帝颇有兴致。
“单于有王子十八人,成年者十三人,已封王者八人。
还有一位郅师耆王子,不久将封为右日逐王。
乌珊单于当年自立为王,与诸单于争锋,乃依托麾下诸部支持。
单于所娶阏氏,皆来自强族,已封王的王子,亦皆有外家倚仗。
而王庭之内,强族争斗已久,对单于之位虎视眈眈。
单于虽已将长子屈浑支立为继任,亦难挡各部野心。
”
她说罢,停了停,又道,“妾在匈奴虽居八年,未出漠北,见闻囿于王庭之内。
陛下问匈奴之事,妾愚见只得如此。
”
皇帝不置评论,忽而问,“朕听闻,卿方才所说的郅师耆,母亲是位汉人?”徽妍道:“正是。
”
“这位王子,年几何?”“郅师耆王子今年刚满二十三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