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首页
打得不能动的知青,还坐着一群被打得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知青,加上他们心急如焚的父母,而这个地委书记居然还有心思喝酒吃饭。

     她知道K地区只有一个军分区,而老三的爸爸据说是军区司令,那他爸爸管的地盘肯定比地区更大。

    她想象老三就是住在一个有背枪的卫兵站岗的大院内,他的未婚妻肯定也是那个大院的,他的父亲肯定也是那种说话官腔官调的人,一开口就象作报告一样:“啊,这个这个——。

    ” 她想起大嫂说过,当官的我们高攀不上,她懂大嫂的话,但只有亲眼看到过地委大院了,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老三跟她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个世界的人。

    现在她坐在那里等地委书记,感觉就象是在等老三的爸爸一样,满心是愤懑和不平。

    为人不做官,做官是一般,老三的爸爸肯定也是这样对待平民百姓的。

     又等了一会,好几个家长害怕起来了,说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让我们在这里坐着,他们去搬兵,待会把我们全部都抓起来了,不用别的罪名,就加个“冲击革命政权机构”,就可以把你扔进监狱了。

     这一说,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了。

    静秋的妈妈也说:“我们回去吧,别人可能还当得起这个帽子,我们这种人家,是再也经不起这顶帽子了。

    打了就打了,自认倒霉了,我们还能指望地委书记把那些农民抓起来?怎么说知青也是到农村去接受农民再教育的,农民要用扁担再教育你,怕是也没办法了。

    ” 静秋最恨妈妈的胆小怕事,她坚持要等下去,说如果你害怕,就让我在这里等。

    静秋的妈妈无法,只好陪着等。

    最后终于等来了一个干部,并不是地委书记,不知道是个什么干部,反正说是代表地委的。

    知青和家长把情况说了说,那人刷刷地记了一通,就叫大家回去了。

     后来就再没听到任何消息。

    静秋的妈妈自我安慰说:“算了,就这样了吧,至少没把挨打的知青抓去,没受处罚。

    ”然后含着眼泪把伤还没好的哥哥送回乡下去。

    可能哥哥队上的人听说了告状的事,有点害怕,就照顾哥哥,让他看谷场,比下田轻松,但一天只能挣半个劳动力的工分,估计年终需要更多的钱去还口粮钱了。

     所以暑假的第一天,静秋就叫妈妈带她去找“弟媳妇”那当居委会主任的妈,想找零工做。

    母女俩一大早就去了“弟媳妇”家,等在那里。

    “弟媳妇”叫马铮,大家叫他妈马主任。

    静秋实在有点愧见“弟媳妇”,因为两人一个班的,平时见了面,话都不说,现在却要求上门来,请他妈妈帮忙。

     静秋的妈妈教过马主任的大儿子,所以马主任对妈妈很客气,让静秋的妈妈先回去,说我会给你女儿找工的。

    静秋也只是每年让妈妈引见一下,所以也叫妈妈回去,妈妈回去后,静秋就等在那里。

     那些需要零工的工厂企业,会派他们那边管事的人到马主任家来要工,大家都把工厂那边派来的专管零工的人叫“甲方”。

     “甲方”一般在早上九点以前就来要人了,找零工的人,如果过了九点还没找到工,那天就算废了。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找到一个工,就可以做好几天,等到那个工程告一段落了,零工们就又到马主任家来,等着找新的零工做。

     那天跟静秋一起等在那里的还有一个老婆婆,不知道多大年纪,反正牙都掉光了。

    静秋认识她,以前在一起打过零工,别人都叫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