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回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

首页
拜,先后俱到,把文子书房中挤得气不通风,好像送王粮的,一进一出。

    这些朋友都是少年,又在外游学,久旷女色。

    其中还有挂名读书,专意拐小伙子不三不四的,一见了小潘安这般美貌,个个摇唇吐舌,你张我看,暗暗里道:“莫非善财童子出现么?”又有说:“莫非梓童帝君降临凡世。

    ”又有说:“多分是观世音菩萨化身。

    ”又有说:“当年祝英台女扮男妆,也曾到杭州讲学。

    莫非就是此人?”也有说:“我们在此,若得这样朋友同床合被,就是一世不讨老婆,也自甘心。

    ”这班朋友答拜,虽则正经道理,其实个个都怀了一个契兄契弟念头,也有问:“潘兄所治何经?”也有问:“潘兄仙乡何外?”也有问:“曾娶令正夫人?”也有问:“尊翁尊堂俱在否?”也有问:“贤昆仲几人?”也有问:“排行是第一第二?”也有问:“见教尊表尊号,下次却好称呼。

    ”也有没得开口的,把手来一拱,说道:“久仰,久仰!”也有张鬼熟桠相知的道:“我辈幸与老兄同学,有缘,有缘!”你一声,我一句,把潘文子接待得一个不耐烦,就是勤学在旁边送茶,却似酒店上卖货,担送不来。

    还好笑这班朋友两只眼谷碌碌的看着他面庞,并不转睛。

    谈了半日,方才别去。

    文子依了先生学规,三六九作文,二五八讲书,每夜读到三更方睡。

    果然是: 朝耕二典,夜耨三谟。

    尧舜禹汤文共武,总不出一卷尚书。

    冠婚丧祭与威仪,尽载在百篇礼记。

    乱臣贼子,从天王记月以下,只定春秋。

    才子佳人,自关雎好逑以来,莫非郑卫。

    先天开一画,分了元亨利贞。

    随乐定音声,不乱宫商角徵。

    方知有益须开卷,不信消闲是读书。

     按下潘文子从龙丘先生门下读书不题。

    却说长沙府湘潭县有一秀士,姓王名仲先,其父王善闻,原是乡里人家,有田有地。

    生有二子,长子名唤伯远,完婚之后,即替父亲掌管田事。

    仲先却生得清秀聪明,自小会读书。

    王善闻对妈妈宋氏道:“两个儿子,大的教他管家,第二个体貌生得好,抑且又资质聪明,可以读书。

    我家世代虽是种田,却世代是个善门积一陰一德的。

    若仲先儿子读书得成,改换门庭,荣亲耀祖,不枉了我祖宗的行善,教湘潭人晓得田户庄家也出个儿子做官,可不是教学好人的做个榜样?”宋氏道:“大的种田,小的读书。

    这方是耕读之家。

    ”从此王善闻决意教仲先读书,虽聘下前村张三老的女儿为配,却不肯与他做亲,要儿子登了科甲,纱帽圆领亲迎。

    为此仲先年已一十九,尚未曾洞房花烛。

    这老儿又道:“家中冗杂,向山中寻幽静处,做个书室。

    ”仲先果然闭户苦读,手不释卷。

    从来读书人干了正经功课,余下功夫,或是摹临法帖,或学画些枯木竹石,或学做些诗词,极不聪明的,也要看闲书杂剧。

    一日,仲先看到丽情集上,有四句说话云: 淇水上宫,不知有几;分桃断袖,亦复云多。

     那淇水上宫,乃男女野合故事,与桑间濮上,文义相同。

    这分桃断袖,却是好男色的故事。

    当初有个国君偏好男风。

    一日,幸臣正吃桃子,国君却向他手内夺过这个咬残桃子来吃,觉得王母瑶池会上蟠桃,也没这样的滋味,故叫作分桃。

    又有一日,白昼里一一婬一一乐了一番,双双同睡。

    国君先醒欲起,衣袖被幸臣压住,恐怕惊醒了,低低唤内侍取过剪刀,剪断衣袖而起。

    少顷幸臣醒来知得,感国君宠爱,就留这个袖做个表记,故叫做断袖。

    仲先看到此处,不觉春兴勃然,心里想道:“淇水上宫,乃是男女会合之诗。

    这偷妇人极损一陰一德。

    分桃断袖,却不伤天理。

    况我今年方十九,未知人道,父亲要我成名之后,方许做亲。

    从来前程暗漆,巴到几时,成名上进,方有做亲的日子。

    偷妇人既怕损了一陰一骘,阚小娘又乡城远隔,就阚一两夜,也未得其趣。

    不若寻他一个亲亲热热的小朋友,做个契兄契弟,可以常久相处,也免得今日的寂寞。

    说便是这等说,却怎得这般凑巧,就有个知音标致小官到手?”心上想了又想,这书也不用心读了。

     其年湘潭县考试,仲先空受一日辛苦,不曾考得个名字,叹口气道: 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

     方在家中纳闷,不想张三老却来拜望他父亲。

    仲先劈面撞见,躲避不及,只得迎住施礼,一来是新丈人,二来因考试无名,心上惶恐。

    三老再三寒温。

    仲先涨得一个面皮通红,口里或吞或吐,不曾答应一句。

    话犹未了,王善闻出来相见,陪着笑说道:“张亲家,今日来还是看我,还是问小儿考试的事?”张三老道:“学生正有一句话,要对亲家说。

    我湘潭县虽则是上映星宿,却古来熊绎之国,文教不通。

    亲家苦苦要令郎读书,又限他功名成就,方许成婚。

    功名固是大事,婚姻却也不小。

    今小女年方二九,既已长成,若为了功名,迟误了婚姻,为了婚姻,又怕延误了功名。

    亲家高见,有何指教?”王善闻想了一想,对张三老道:“我本庄户人家,并无读书传授。

    今看起来,儿子的文学,一定是不济,不如废了书卷,完了婚姻,省得亲家把儿女事牵挂在心。

    ”张三老道:“读书是上等道路,怎好废得,也不可辜负了亲家盛心。

    我学生到有两便之策:闻得龙丘先生设教在杭州湖南净寺,四方学者,多去相从,他的门人,遇了试期,必有高中的,想真是有些来历启发。

    为今之计,莫若备办盘川,着令郎到杭州去,相从读书,待他学问成就,好歹去考试一番。

    成得名不消说起,连小女也有光辉。

    若依旧没效验,亲家也有了这念头,完就儿女之事,却不致两下耽误。

    ”王善闻听了此言,不胜之喜。

    当日送别了张三老,即打点盘费,收拾行装,令家童牛儿,跟随仲先到杭州从学。

    只因张三老这一着算计,有分教: 少年郎在巢馆结了一对雄鸳,青春女到罗浮山配着一双雌凤。

     王仲先带了牛儿,从长沙搭了下水船只,直到润州换船,来到杭州湖南净云寺。

    一般修贽礼,写名帖,参拜了龙丘先生。

    遍拜同窗诸友,寻觅书房作寓。

    原来龙丘先生名望高远,四方来的生徒众多,僧房甚少,房价增贵。

    因些一间房,都有三四个朋友合住,惟有潘文子独住一房,不肯与人作伴。

    王仲先到此,再没有别个空处。

    众朋友俱以潘文子一人一室,且平日清奇古怪,遂故意送仲先到他房里来,说道:“王兄到此,诸友房中都满,没有空处,惟潘兄独自一房,尽可相容,这却推托不得。

    ”说便如此说,只道他不肯。

    那知一缘一会,文子见了王仲先,一见如故,欢然相接,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同住何妨?日用器皿,一应俱全,吾兄不消买得,但只置一榻便了。

    ”仲先初见文子这个人物,已经魂飞,怀下欺心念头,惟恐不肯应承。

    及见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