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回 倩明媒但求一美 央冥判竟得双姝

首页
第九回倩明媒但求一美央冥判竟得双姝 梦锁重楼春信杳,诗词会把春心钓。

    这是爹娘没见识,延师教,几把闺门玷辱了。

    为着情诗和闷倒,上裙喜子惊人跳。

    作怪丫头扯谎报,才郎到,愁眉错对菱花笑。

     世间为父母的,生下个女孩儿,就要叫他读书,也只消闺门女训,和那千字文、百家姓,令他认几个字罢了。

    可笑有那没见识的,竟像儿子一样,教他许多诗词歌赋,好似朝廷又开什么女翰林科一般。

    那质地纯些的,做了学剑不成,倒还没事。

    有那聪俊女娘,及笄之年,情窦正开,理会了些艳词丽句,再遇邪缘,可有不弄出丑事来么。

    在下这首《渔家傲》词,专指那种情弊。

     如今说件幽婚故事,也是没见识父母做出来,虽然成了一段佳话,却是不可为训的。

     明朝永乐年间,四川成都府有个秀才,姓姚名大年,号唤寿之。

    父母具亡,又无弟兄伯叔,只是独自一个人,年已二十,家计原也将就。

    他的才学,就是第二个蜀中苏东坡,又且生了潘安般貌,真乃翩翩年少,人人都艳羡的。

     他立志要娶个绝世佳人。

    因此弱冠之年,赤绳尚不知系何处。

    他性情又极仗义疏财,爱惜朋友,如同珍宝。

    即如相与个同学秀才丁约宜,就是同胞弟兄,也没他的友爱。

    不道丁约宜死了,家中是赤贫的,是他走去殡葬,又周恤丁约宜妻子,一切动用都是姚寿之送去。

     他的家产,原只中中,因这些上头,竟穷了,靠着自己才学,卖文为活。

    一年也寻得好些银子,却仍在慷慨上挥霍了去,再没得多起来,这也不必细表。

     且说成都城内有个富户,姓施,叫施孝立,娶妻尹氏,生下个女儿,唤做莲娘,年二九,美艳异常。

     施孝立从幼教他读书,莲娘天资聪敏,读了几年诗词歌赋,没有一件不会。

    更兼做出那针指来,又是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的。

    施孝立和尹氏爱惜他如掌上明珠,立意要拣个才高八斗的做女婿。

    却苦在施孝立自己竟目不识丁,那里辨得出才子不才子。

     一日和尹氏生个计较,叫女儿绣一幅手帕,请那些少年书生题咏,一来显女儿描鸾刺凤的手段与人看,二来就把众人诗词与女儿看,待他自家择婿,不到得错过才子了。

     莲娘得了父母之命,便去打出一个谱来,唤做“倦绣图”。

    绣一个美人在上面刺绣,却是神思困倦,停着针儿的,因此取这名目。

    莲娘绣完了,施孝立夫妻便唤个做媒婆的,央他拿到人家,看有年少书生,未曾婚配的,请题咏些诗词。

     媒婆会得意思,把这帕儿常带在身边,走过好些人家,有了诗词,就送去与莲娘看,却只是不中得佳人意。

    一日,媒婆带到姚寿之家,姚寿之见了问道:“谁家女眷,有这般好生活,真个绣得工致。

    ”媒婆便述施家求诗之意。

     姚寿之道:“看了这副手段,你就不说那话,我也诗兴勃然起来了。

    ”媒婆道:“有好些人做来,都不中选,相公是有名的才子,这番自然叫佳人欢喜,得偕姻眷哩。

    ” 姚寿之听了,越发高兴。

    便取一方彩笺,摊在桌上,磨得墨浓,蘸的笔饱,一挥而就,早成了首七言绝句道: 慵鬟高髻绿婆娑,懒向兰窗绣碧荷。

     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彩线蹙双蛾。

     媒婆瞎七瞎八,在旁乱赞道:“老身走过好些人家,看那题诗的,字脚也不曾见,先把头颈骨摇得酸了。

    怎么相公这般容易?我想这个犹如我做媒人,到那高来低不就人家,费了口舌,却仍撮合不来;那两相情愿的,是一说就成哩。

    ” 姚寿之也不去答应他,看了那帕儿,十分爱慕,又取一幅花笺,续一首来赞那刺绣手段道: 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

     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

     姚寿之诗完了,取个封儿封好,递与媒婆。

    媒婆便拿了到施家来。

    恰好莲娘独自一个,靠在回廊下栏杆上,看那瓷缸内金鱼。

     媒婆含笑上前,万福道:“恭喜小娘子,老身今日带得潘安、宋玉般的好诗来了,却怎样谢了老身,老身好拿出来。

    ”莲娘笑道:“听了你这话,就晓得那诗又不佳的了。

    ”媒婆道:“却是怎见得?” 莲娘道:“潘安、宋玉,只是称那貌,你如何赞起那诗来?”媒婆拍手笑道:“多承小娘子指教,是老身欠通了。

    但这诗确好的,到底要谢谢老身,才好拿出来哩。

    ”莲娘笑道:“果系好时,恕你一向把丑诗搪塞的罪儿便了。

    ” 媒婆听了又笑,便去袖中摸出那个封儿,递与莲娘。

    莲娘接来,不就开看,望窗口桌子上轻轻一丢。

    媒婆见了,去拿来揣在怀中,也不开言,望着外面便走。

     莲娘忙叫道:“却如何又把那诗拿了去?”媒婆回转头来,假做气烘烘的说道:“老身说今日的是好诗,小娘子却认做和前番一样,不值得就拆来看,可不辜负那才子么。

    老身要把去送还他。

    ” 莲娘笑谢道:“是我轻量天下人的不是了。

    你也何必便这般斗气。

    ” 媒婆方又慢慢地走回来,仍将那封儿放在桌上,莲娘便去拆开来看。

     先见那书法齐整,半行半楷,绝世风神,已是可爱。

    试读一遍,只觉得眼前一亮,就如准千万粗丑妇女里撞见了个吴宫西子,骤然间倒一句也赞不出。

    重又把来念一遍,果然言言锦绣,字字珠玑。

    喜得眉花眼笑道:“不想天下原有这般美才。

    ” 媒婆见他赞了,便夸口道:“老身说的不错么,却怎样谢老身?” 莲娘见那锦笺下面落的款道:蓉江姚大年题。

    对媒婆道:“蓉江,想是姚郎别号,他家里却在何处?” 媒婆道:“闻得他是我成都有名的秀才,小娘子不晓得么?他家就在东角街上。

    ” 莲娘道:“原来就是这姚生,果然名下无虚士哩。

    ” 媒婆在施家,盘桓了半天,见施孝立不在家,便自归去了。

    莲娘等父亲回来,拿过那诗去道:“孩儿今日得两首上好的绝句在这里了。

    爹爹你看。

    ” 施孝立道:“我是看不出的,你说上好,自然上好的了。

    但不晓得是谁有这手段,上得你的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