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29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
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
」相與俱前。
王之恐狀,轉見於色。
謝之寬容愈表於貌。
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
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30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
王便欲去,謝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
31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
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坐小遠。
蔡暫起,謝移就其處。
蔡還,見謝在焉,因合褥舉謝擲地,自復坐。
謝冠幘傾脫,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覺□(目真)沮。
坐定,謂蔡曰:「卿奇人,殆壞我面。
」蔡答曰:「我本不為卿面作計。
」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32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慇勤。
道安答,直云:「損米。
」愈覺有待之為煩。
33謝安南免吏部尚書,還東;謝太傅赴桓公司馬,出西,相遇破岡。
既當遠別,遂停三日共語。
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輒引以它端。
遂信宿中塗,竟不言及此事。
太傅深恨在心未盡,謂同舟曰:「謝奉故是奇士。
」34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看之。
謝本輕戴,見,但與論琴書,戴既無吝色,而談琴書愈妙。
謝悠然知其量。
35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
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
」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36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37苻堅遊魂近境,謝太傅謂子敬曰:「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38王僧彌、謝車騎共王小奴許集。
僧彌舉酒勸謝云:「奉使君一觴。
」謝曰:「可爾。
」僧彌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吳興溪中釣碣耳!何敢□(人舟)張!」謝徐撫掌而笑曰:「衛軍,僧彌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
39王東亭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
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
坐上賓客即相貶笑,公曰:「不然。
觀其情貌,必自不凡,吾當試之。
」後因月朝閣下伏,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
名價於是大重,鹹云:「是公輔器也。
」40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
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云:「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41殷荊州有所識,作賦,是束皙慢戲之流。
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
」便於手巾函中出之。
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帖之而已。
殷悵然自失。
42羊綏第二子孚,少有俊才,與謝益壽相好。
嘗早往謝許,未食。
俄而王齊、王睹來。
既先不相識,王向席有不說色,欲使羊去。
羊了不眄,唯腳委几上,詠矚自若。
謝與王敘寒溫數語畢,還與羊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
須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屬羊不暇。
羊不大應對之,而盛進食,食畢便退。
遂苦相留,羊義不住,直云:「向者不得從命,中國尚虛。
」二王是孝伯兩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