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于某桥。
甲四顾无人,亟挤乙堕水,惶遽而归。
越数日,下流数里,有尸浮出,男也,面目已不可辨。
甲闻之殊忐忑,而人固未有疑之者。
未几,甲忽发狂疾,时时自挝扑,甚至刀蠡刂锥刺,几无完肤,并诵言其隐事,谓乙之鬼来索其命也。
乙家乡僻寒微,本无力诉讼,乡愚之见,谓早已罹冥罚,必不久于人世,益复姑置之,乃乙忽挟青蚨数贯归。
盖堕水后,被救于舟人,第委顿不遽能语。
载至二十里外某村,值农忙,遂留于彼佣工。
田事毕,始告归,青蚨则佣资也。
闻甲病状,亟自往见之,询解明白,甲病亦寻愈,彼此释夙怨焉。
此与王、陈事略相类,然较王、陈事为有因,而王、陈事尤离奇。
其殆挽近新学家所谓关涉心理者非耶?又某医案,谓凡病人昏瞀中见神鬼,无论如何奇特,皆不可信,仍是脏府发见之疾,其消息至微,于此等事可参。
黟县俞理初博学多通,久困胶痒,夙蜚声誉。
道光辛巳,江南乡闱监临苏抚某公遍谕十六同考官,某字号试卷切须留意。
是科正主考汤金钊,副主考熊遇泰,同考某,呈荐于副主考,并面禀中丞之言,熊公大怒曰:“他人得贿,而我居其名,吾宁为是。
中丞其如我何?”竟摈弃不阅。
同考不敢再渎,默然而退,以为卷既荐,吾无责焉矣。
填榜日,监临主考各官毕集至公堂,中丞问两主考:“某字号曾中式否?”汤公曰:“吾未之见也。
”熊公莞尔而笑曰:“此徽州卷,其殆盐商之子耶?”中丞曰:“鄙人诚愚陋,亦何至是。
乃黟县俞正燮,皖省绩学之士,无出其右者也。
”熊公爽然,亟于中卷中酌撤一卷,易以俞卷,未尝阅其文字也。
凡人意气太盛,往往误事。
熊公诚侃侃刚直,惜乎稍未审慎出之。
向使监临以面问为嫌,不几屈抑真才耶?越十二年,癸巳会试,阮文达以云贵总督入为总裁,异数也。
理初卷,同考王菽原荐于曹文正,文正素恶汉学,抑之。
文达以未得见,深为扼腕。
菽原为刻所著《葵巳类稿》十五卷,而为之序。
夫科第虽微物,信有命焉。
文达以未见理初卷为惜,就令见之,安知不为东坡之目迷五色者。
唯是当理初时,有一文达而不克遇为可惜耳。
若并无文达之可遇,不更无怨无尤哉。
在昔通人韵士未尝以贫为讳,往往形诸楮墨,藉可考见其清德,而亦流传为佳话。
明王雅宜借银券文曰:“立票人王履吉,史文寿承作中,借到袁与之白银五十两。
按月起利二分,期至十二月,一并纳还,不致有负。
恐后无凭,书此为证。
嘉靖七年四月日,立票人王履吉押,作中人文寿承押。
”钱竹汀为赋七言长篇,有云:“诗人多穷乃往例,四壁萧然了无计。
雅宜山色难疗饥,下策区区凭约契。
”朱竹
垞析产券云:“竹垞老人虽曾通籍,父子只知读书,不治生产,因而家计萧然,但瘠田荒地八十四亩零。
今年已衰迈,会同亲族分拨付桂孙、稻孙分管,办粮收息。
至于文恪公祭田,原系公产,下徐荡续置荡七亩,并荒地三分,均存老人处办粮,分给管坟人饭米。
孙等须要安贫守分。
回忆老人析箸时,田无半亩,屋无寸椽,今存产虽薄,能勤俭,亦可稍供
饘粥,勿以祖父无所遗,致生怨尤。
傥老人余年再有所置,另以绩析。
”此可与苏文忠马券,香光居士鬻田契并传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