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首页
几天后,外公从外地回京,赵南箫和母亲一道去看他。

     外公休息了一晚上,精神看起来很是不错。

    快中午的时候,母亲到厨房帮阿姨做饭,赵南箫来到书房。

     外公快七十了,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十几年前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去处理图纸文件,到了现在,熟练程度完全不在赵南箫之下。

     他正坐在电脑前,审阅助手刚发给他的一封邮件,指着打开的文件对外孙女说:“小南,这是这次合龙事故的部分资料,等全部整理好,姥爷也发给你一份,你有空看看。

    这次的事故虽然是个例,但不表示以后不会再次发生。

    对你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赵南箫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轻声说:“姥爷,我要是现在出国再去读书,你会不会反对?” 外公笑着说:“有句话说,造桥技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看美国,六七十年代看欧洲,八九十年代看日本,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看我们中国。

    我们在桥梁建设方面的速度和技术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展,很多方面,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创举和领先。

    不过,学无止境,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再出去多学习了解一些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也是大有裨益。

    姥爷支持你。

    ” 赵南箫说:“姥爷,不是读这个。

    是金融。

    ” 外公握着鼠标的手停住,抬头看她,沉吟了下,摘了眼镜,指了指边上的椅子,问:“怎么突然有改行的想法了?” 赵南箫慢慢地坐下。

     “不是突然。

    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渐渐觉得我的选择和我当初的设想并不一样,我没有从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我感到仿徨。

    姥爷,你一辈子都从事这项事业,到现在还不停。

    爸爸也是,甚至为它失去了生命……” “姥爷,您和我父亲是怎么看待你们的事业的?或者说,一直以来,你们就都热爱着你们从事的这个职业?” 外公沉吟了下,说:“小南,姥爷还小的时候,姥爷的父亲曾对姥爷说,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亲手炸毁自己建造的桥梁了,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定也能造出世界上最先进最伟大的桥梁。

    姥爷到现在还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情景。

    这也是姥爷的心愿。

    遇到困难,看看老照片,想想当年姥爷父亲那一代的桥梁人,有什么是坚持不下来的?” 他顿了一顿,视线落向压在书桌玻璃下的一张老照片。

     赵南箫看去。

     照片是学生时代的父亲和外公在校园的合影。

    照片里的父亲儒雅而英俊,面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小南,不知道你妈妈有没有和你说起过你父亲早年的事。

    其实他刚开始是建筑系的高材生,当时国家急需道桥方面的人才,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转入桥梁,这才做了姥爷学生。

    他当年不少的同学,前段时间还有几个来看我,现在要么成了著名建筑师,要么转入地产金融风生水起。

    但是我相信,你父亲他一直没有后悔他当初做的选择。

    确实,真正做这一行的人,要付出很多,从物质上而言,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

    小南你现在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姥爷尊重你的选择,但如果,与此同时,你也能理解你父亲当年做出这种选择的价值,姥爷会很高兴。

    ” 外公注视着赵南箫,带着微笑。

     “同样的,如果你现在重新开始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姥爷也会非常高兴。

    因为这是小南你自己的人生,姥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