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赵不久前死了皇帝,民间一直有传言说南廷想趁乱北伐,收复中原的失地。
这传言甚嚣尘上,没过多久,南廷竟然真的拉起了一支北伐的大军,王道容身为豫州刺史,也理当参与配合。
当晚,母女二人吃饭的时候,慕砥问起这次北伐。
慕朝游想了想,说:“恐怕不成。
”
这几年南廷也组织过几次北伐,计划不是还没开始就已经破产,要么就是两军交战,一战而败,仓惶退守。
归根究底南廷不管钱粮兵马,还是人事方面,都还没那个条件。
慕朝游对王道容这次北伐也没有信心。
他看着风光无限,但有过大将军的前车之鉴,南廷不可能坐视王家再次做大。
朝野中,对他的指责抨击从没断过,王道容过得其实并不算遂心,此次北伐,恐怕还有不少人盼着他大败而归。
再者,南廷偏安一隅,早已习惯这样的风花雪月,对于收复神州失地的意念也并不坚定。
朝野上下不同心,内部与外部条件都不具备,又怎么可能成事?
慕砥听得很专注,一字一句都认认真真记在了心里,时不时发问,提出自己的见解,饭也几乎忘了吃。
慕朝游催促她吃快点,时间不早了,吃完了好快些收碗,明日还得送她去私塾念书。
王道容分身乏术,再没来找过她们。
慕朝游考虑慕砥年纪渐长,总不能一直留在家中由她教导。
她天资聪颖,慕朝游不愿见她明珠蒙尘,犹豫再三,还是甘冒了暴露的风险,使尽了法子,让她隐姓埋名,扮作男子,拜师耆宿硕儒,学习文字文章。
闲暇时仍带她走访各地名山道观,以免落下了斩妖除鬼的保命法门。
王道容这一走便走了大半年,起初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北伐情势大好,一路进逼洛阳,琅琊王六之名才算彻底享誉天下。
但之后战局便陷入了胶着之态。
南廷上下不一心,指挥高层彼此倾轧,使绊子,扯后腿。
战事拖延太久,军队的粮草也日益吃紧。
前胡赵皇帝死后,他的小儿子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掌握了大权,暂且安定了国内局势。
在他的带领下,胡赵难得团结一心,事前坚壁清野,南廷军队野无所获,粮草难以为继。
王道容那一支阴兵,固然能不吃不喝,可日子一长,尸身腐败,损耗也随之而来。
战场上,哪怕一时不死,断手断脚也不可避免。
局部作战是骁勇,却难力挽大局。
最要命的是,他并非北伐的总指挥,南廷提防王氏旧事重演,桎梏太多,束手束脚,实难尽情一展自己的抱负。
前期的进攻顺利,过程中不少胡人将领归降南廷。
但负责此次北伐的主帅龚尚,为人骄矜自负,刻薄寡恩,不能安抚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