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首页
二号就给您做好,佳节送礼赶吉时。

    ”小二又补充。

     谢宁抿了抿唇,咽了咽口水,他才十六,还是贪嘴的年纪。

     “那就订三份,结账吧。

    ”周寂年提着糕点,跟小二去领了一个香酥斋的小木牌,约好十二号来取酥皮月饼。

     出了热闹的糕点铺子,谢宁才问:“寂年怎么买那么多月饼?”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取团圆之意,戚属们多馈相报。

    三份不多,我们自家一份应节气,夫子一份谢师恩,岳丈一份尽孝心。

    ”周寂年牵着人去清水镇店宅务。

     谢宁咬了咬下唇肉,举着糕点包转着打量。

     周寂年也停下脚步问:“怎么?” “唔,送礼?”谢宁看够了油纸包,这才继续走路。

     “嗯?” 谢宁却没再说什么了,揪着周寂年的袖子跟人去店宅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店宅务就是解决老百姓们的心头事,是官府在各地管辖百姓住房的机构。

     店宅务租赁房屋的获益是巨大的,所以有限制。

    当然也就有保障。

    只要签了契约,出租人不得擅自多赁或加租金,也不能借翻修屋舍为名,随意加房钱。

     牙郎很是友善,仔细听完周寂年的要求,开始细细地给介绍道:“东街靠书铺街,虽贵些,但大都是读书人租住,只年租,六两四。

    ” 民间有一个说法,‘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所以读书人都喜欢靠着书香气浓的地方租住,邻居都是读书人。

    再就是书籍昂贵,方便借书和读书。

     “还有吗?”周寂年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上北胡同,出了巷子就是集市,半年租子是二两六。

    ” 后面又问了几处,比较来比较去,还是上北胡同的合适一些,镇上出租的房屋格局大多相似,前是院子,后是宅子。

     但凡建的花费了心思的,要么是自己住,要么只卖不租,防止租户出什么意外坏了宅子风水,怕卖不出去,或者低了价亏钱。

     总的来说,一年的房租都得个五两银子。

     出了店宅务,周寂年去买了粗海盐,置办齐全后,赶着去取桶牵牛。

    两人在镇上走了一天,回村的路上,谢宁坐在周寂年身侧,歪着头把人靠着,有些困乏。

     周寂年以手背试了试人的额头温度,“可有发热?” “没……有……”谢宁懒洋洋地开口,打了个哈欠说:“再卖十次鱼,咱们就够租子了。

    ” “你那虽是无本的买卖,但不长久,水潭洞的鱼是有数的。

    ”周寂年放下心赶路。

     “哦。

    ”谢宁点了下头,脑子有些迷糊了。

     见宁郎昏昏欲睡,周寂年也没再开口,搂紧了人赶牛车。

     夕阳西下,道路被太阳光照射,像撒了一地的金子一般,阳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路睡到进村,直到把牛车还去给阿爷,谢宁才醒过来,拖着软绵绵地步伐,拽着人衣袖,被牵回了周家院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