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章

首页
大理寺少卿宋呁是位年届二十七八的青年人,剑眉星目,面容刚毅。

     这般年纪能坐上大理寺副手的位置,除却他本身能力不俗外,能遇得伯乐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早先嘉元帝登基时,打先皇朝过来,有二心或不忠于皇室的老臣被拔了个七七八八,朝堂这才清正上许多。

    只人心不古,在高位上掌权久了,难免会抱团结党。

    曾经于嘉元帝顺利继位有过一臂之力的李恪谨便是如此,因其是内阁首辅,依附之人众多,如今朝中遍布李氏门生,结为守旧一派与变法后经嘉元帝和太子联手提拔起来的新贵分庭抗礼,大有不死不休之势。

     宋呁与其他年虽不大却担任实职,得今上器重的年青人一般,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崭露头角的。

     夜风微凉,一灯如豆。

     宋呁坐于书案后翻看大理寺受理的陈年案件卷宗,他手边放有一盏热茶和一碟点心,却未见动过的痕迹。

     房间里偶有烛芯爆开的声音。

     外间走廊忽而传来凌乱又匆匆的脚步声。

     不多时,房门猛地被推开,来人生得白胖,唇上有八字须,腰腹挺起,身着紫色官服,头戴长翅黑纱蹼头,许是动作匆忙了些,他还在整理着颈项上带的方心圆领。

     此人正是大理寺卿严致远。

     他不及待宋呁开口,便疾声怪罪道:“你这后生!沂王殿下亲临大理寺,愣大之事你竟不曾知会我,莫不是想沂王殿下治我渎职之罪不成?!” 宋呁听他不分青红皂白的责备,眉头都不曾动一下,而是缓缓起身,拱手不卑不亢道:“白日里下官与廷尉提及此事,只廷尉一心专注公务,又何曾听清下官所言。

    ” 实则宋呁收到桓允传来的消息,第一时间便去告知严致远,其时他正与专卖古玩字画的商人沉迷鉴赏古画,根本不耐宋呁打扰。

     严致远被宋呁意有所指的话噎住,尴尬半晌而后强词夺理道:“待我忙碌过后,你也不晓得再来求见?年纪轻轻的后生,行事怎的不会变通!” 自打宋呁调来大理寺,端的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致远又是个在官场摸爬滚打半生的油子,宋呁与他浑水摸鱼,偷奸耍滑的为官之道严重相悖,两人时常话不投机半句多,谁也不服气谁。

     就在两人大眼瞪小眼之时,外头衙役来报,沂王殿下的车架不时便至大理寺。

     他二人这才打起精神出外迎接。

     官署所在之地,街道宽敞,地面铺着青石板,月光映在上面反着微光,各衙门前的竹编灯笼在夜风中摇摇曳曳。

    眼下天已全黑,大半官员都已下职归家,更少人迹。

     桓允的马车行在地面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