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咱们再说回画舫上来,卫萱几人去了陆家的船上后,卫蘅总算乐得了清净,坐在窗前赏灯。
她那三个嫂嫂,除了葛氏陪着卫蘅以外,蒋氏、古氏都去别的船上应酬去了。
葛氏不是个多话的,姑嫂两人偶尔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又转头去赏灯。
船头,船娘温着花雕,卫蘅要了一盅,举杯邀月,脸上染了薄红,简直光艳不可方物。
葛氏原本赏灯的眼睛已经挪到了卫蘅的身上,再转不开眼珠子。
舷窗外的月光和灯光映入船内,晕绕在卫蘅的周围,让她的秀丽的轮廓变得遥远起来,仿佛雪山尖上的一抹霞光,又仿佛深海龙宫里的一斛明珠。
葛氏也说不出卫蘅的美,只觉得任何词到了她跟前就显得平凡和普通了。
而卫蘅的美,美在多变和皎皎。
小小的姑娘家,一眼看不到底,既有小姑娘的娇憨,也有世家千金的骄气,更有一种通透的灵气,像一片海,而不是一汪泉。
这样的人儿,真不知道将来会花落谁家?不过葛氏唯一能确定的是,不管落在谁家,都是舍不得让她这样的人儿受苦的。
船缓缓行到青龙桥,卫家男丁的船上热闹非凡,呼朋引伴,喝酒吟诗,针砭时政,不亦乐乎,更有青楼画舫的花魁相伴,哪里还顾得上家中女眷。
这是男子的风流可以肆意的花灯节,只会叫人觉得风雅,却哪里顾得上女子心里的酸楚。
葛氏同卫蘅在仆妇和等在码头的家丁的陪护下弃舟登岸,上到了灯火辉煌的御街。
御街上,真叫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那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叫卖声、喝好声,声声震天。
青龙桥上还有杂耍艺人,弄剑、跳丸、倒立、顶竿、走索、戏狮,吞刀、吐火、屠人,舞巨兽、耍大雀、马上技艺、车上缘杆,简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葛氏怕人多踩着、挤着卫蘅,又怕有那登徒子趁着人多占姑娘的便宜,只吩咐身边的婆子、丫头,将她和卫蘅两个围得铁桶似地往前走。
过了青龙桥往南走,到了横贯东西的横山街,这就是花灯节著名的猜谜一条街了。
街上挂着形形色、色的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荷花灯、宝塔灯、如意灯、玉簪灯、绣球灯、料丝灯、龙虾灯、走马灯、润饼灯、白兔灯、公鸡灯、年年有余灯、鲤鱼吐珠灯、双龙抢珠灯、龙凤呈祥灯、仙女荷花灯、嫦娥奔月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出的。
灯谜街上的灯,只送不卖,一年到头,能在灯谜街上一路走一路赢花灯,回家时后头跟着一大队送花灯的队伍,那是顶顶扬名的事情。
卫萱就干过这件事。
卫蘅其实也擅长猜谜,只是对于卫萱干过的事儿,再让她干,她就觉得有些不对味儿,仿佛拾人牙慧一般,因而在灯谜街上,她只是随意的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