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首页
国可没有条件让他如此年纪就一飞冲天,他的资历并不足以服众。

     陆希也想到了这个情况,她不由有些担心的握住了高严的手,朝中如今也没什么确切可以接替刘毅的位置的人,而今上原本就是广阳王的世子,还有两个嫡亲的兄弟,一个接替广阳王的位置,还能再分出一个出来……这样的话,蓟州未来的格局就很微妙了…… 阿兄是刘毅选中的继位者,一来高严有高家,二来也是陆希跟豫章的关系,这些年高严在蓟州如鱼得水,除了朝中有人支持外,主要还是刘毅的主动避让,不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这个位置有多少人眼馋,与其坚持让子孙继位,最后给刘家带来灭门之祸,还不如痛快放手。

     刘毅年纪大了,当年的武夫锐气早就化为对晚辈的担忧,他要在自己死之前把一大家子安排好,刘家暂时没人没关系,只要刘家在,找到机会总能一飞冲天,但是要是刘家跟高家两败俱伤了,得宜的只会是其他人。

    这方面高严跟刘毅早有默契,所以他这些年对当年提携的自己刘毅一直尊敬有加,陆希逢年过节总会去拜见刘毅,高氏夫妻面子情做的到位,刘毅也心里舒爽。

     “突然昏迷吗?是不是浑身抽搐,四肢无力,嘴角还歪了?”陆希说。

     “是的。

    ”高严有些奇怪,刘毅的病也算是一个秘密,他得知了消息后除了施平外,谁都没说,皎皎会知道?施平绝对不可能跟皎皎说这种事。

     “我以前在医术上见过这种病症,这是绝症啊!”陆希叹了一口气,中风就是现代科技也治疗不好,中风能救回来的病人是大幸,一定需要好好休养,可先帝去世,刘毅跟高严快马加鞭赶去京城,又一路疾驰赶回,对身体的损伤可不是一般的大,难怪支持不住了。

     “哦,你那本医术上有说过这是什么原因吗?”高严问。

     “怎么?”陆希偏头问。

     “我听父亲说,我祖翁和几个叔伯似乎都死于这种病症。

    ”高严说。

     陆希脸色一变,都是中风?难道高家有家族性高血压之类的病? “皎皎?”高严见妻子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连忙安慰道,“也不是很多人,你知道我们家兄弟姐妹多。

    ” 陆希摇了摇头,“阿兄,这种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你多吃蔬菜,每天坚持多练。

    ”也不一定是家族遗传病,高家的人都爱吃肉、不吃素,很多人不到三十就挺着一个大肚子,再建康的人也经不起这种糟蹋,陆希相信高严不会,家里的饮食是陆希最注意的,也是她严格控制的。

     高严摸着她的肚子,“我已经吃素很久了。

    ”自从皎皎怀孕后,他就没碰过她了,最多每天吃点小豆腐。

     陆希白了他一眼,“你去找施祖翁吧。

    ”这些年施祖翁似乎是在高严身边彻底安顿下来了,高严找了五个亲卫服侍他,施家也从建康派了几名小辈过来照顾祖翁。

     “嗯,你让人陪你去散步。

    ”高严亲了亲她的额头说。

     “好。

    ” 施平接到刘毅的过世的消息后,心微一沉,让僮儿给自己换了衣服后,就慢慢踱步去高严的书房,散步是施平常年的养生习惯,他喜欢散步,陆璋也喜欢散步,当年在前梁的时候,陆家遇上的很多问题,都是他和陆璋在散步中商议解决的。

     “施先生。

    ”高严到书房的时候,施平也刚到。

     “郎君。

    ”施平对高严略一拱手,书房里高严的其他幕僚都到了,一见了两人进来都起身相迎。

    两人坐定后,幕僚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赞同,刘毅死后陛下会让广阳王的同母胞弟接替刘毅的位置,前任广阳王,也就是当今陛下的生父,已经被接去建康荣养了,目前的广阳王是新帝的大弟。

    不过也有人认为,陛下并不会让幼弟接手征北将军,毕竟今上的幼弟年纪还小。

     高严和施平听着众人的讨论,众人将自己的观点说了一遍,目光看向高严,高严沉吟了一会,“施先生,你怎么看?”他比较偏向蓟州暂时不会有新人来的情况。

     施平捻须道:“老夫认为陛下暂时不会另立新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是什么职位?那是直面魏国的大将军!要是给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子,这不是让人笑话吗?更别说今上在没有过继给先帝前,有两个同母的弟弟,大弟小他三岁,幼弟小他五岁,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人比施平更了解帝皇多疑的脾性了,今上再兄弟情深,都不可能做出把蓟州完全的交给两个弟弟的损己利人决定。

     如果不是广阳王的兄弟,那么其他官员想要接手这个位置,还要掂量下他们是否有这个能力。

    而且四征自谢芳自尽后,也一直虚悬,从郑启迄今,历时三任皇帝都没有提过要让人顶上谢芳的缺。

    施平也是从这一点看出,或者皇家已经不想再立四征将军了。

     皇帝驾崩,高严以前身为守军将领,不需要回建康奔丧,但他现在是一州刺史,就必须要回建康了,他一接到了陛下薨逝的消息,就同蓟州的其他官员一起,快马加鞭的赶回建康,而陆希则是先去祭拜刘毅,高严给先帝奔丧结束后再带豫章长公主回蓟州。

     举目望去,满眼尽是一片素白,耳边萦绕着的是震天的哭灵声,陆言倦倦的靠在床榻前,双目微合。

     “皇后。

    ”宫侍小心谨慎的声音响起。

     “什么事?”陆言睁开眼问。

     “太子妃来了。

    ”宫侍说,虽然陛下已经驾崩,但是太子尚未登基,还不算皇帝,故太子妃也不是皇后,陆言如今还是皇后。

     “让她进来。

    ”陆言说。

     “唯。

    ” “母后。

    ”一身孝衣的王太子妃随着宫侍缓缓的走了进来,她是广阳王妃的外甥女,太原王家的女儿,她年纪跟陆言差不多,却恭敬的站在陆言面前喊着她母后。

     “都是自家人,以后不用这么多礼。

    ”陆言看着太子妃,即使是脸上涂了厚厚的脂粉,也难以掩盖她疲惫的神色,眼下还带着浓浓的黑眼圈,陆言突然想起了阿舅驾崩时,她似乎也是这样的?不过那时候她有大母、有舅母帮着,而如今——陆言已经不想动了,皇上走了,似乎把她的整个人也带走了,她就想这么躺着,或许过几天皇上就会把她带走了? 太子妃是听说陆言今天又是一天米水未沾才从匆匆赶来的,这几天最累的就是她了。

    大宋以孝治国,无论是先帝和如今的太子都是至孝的性子,先帝突然驾崩,身为先帝临终前过继的太子,只要他们夫妻先帝的丧礼上有丝毫的疏漏,这辈子肯定是被史官口诛笔伐至死,甚至有可能她这个还没到手的后位都会没有了。

    先帝临终前,当着所有托孤大臣的面,一再要求陛下一定要照顾好陆皇后,所以太子妃对陆皇后的身体格外注意。

     “母后,我听宫侍说您一天都没有进食了,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唤太医令来。

    ”太子妃说。

     “不用了。

    ”陆言摆了摆手,“我只是没什么胃口。

    ”她看到太子妃憔悴的神色,心头一软,“皇后你也要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别累坏自己了。

    ” 听到陆言温言劝慰,太子妃眼泪都差点落下来,“多谢母后关心。

    ”太子妃受宠若惊道。

    这些天陆言一直对她和太子不冷不热,太子一直认为陆皇后对他们有不满的地方,一直让她好好伺候陆皇后,不要惹皇后不开心,这让太子妃压力很大。

    太原王氏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可她毕竟不是宫里长大的,出嫁后大家是自己从母,丈夫又是严谨自律的人,从来不给她小妾通房闹心,太子妃之前的日子一直过的是顺风顺水。

     突然有一天一块天大的胡饼砸到了她的头上,她的夫君从了一个普通的皇室宗亲变成了皇帝!她在经历了最初的惊喜后,开始无所适从,要是让她选择,她情愿选择之前在蓟州简单的生活,而现在看似繁华实则空虚的日子。

    不过每次看到丈夫意气风发的模样,她又忍了下去,加倍的配合他,努力让他更轻松些。

     陆言看到太子妃这样,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你马上就是皇后了,有些事无须亲力亲为,不然身边这么多宫侍是摆设吗?” 太子妃垂着头称是,这道理她何尝不懂,可她初入宫廷,身边亲信全是广阳王府的人,宫中那些宫侍各个都是人精,对她肯定不会怠慢,可要说她一来就急着表忠心,让她用顺手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的女官蒹葭,陪了我几年,人还算聪明,你若是有什么疑问,就问问她吧。

    ”陆言把自己的近身女官之一调了出来给太子妃,广阳王世子是六郎看中的太子,当年高皇后是手把手的教自己,她现在没那个闲心,但帮她一把还是可以的,蒹葭跟着自己多年对宫中诸事都很熟悉。

     “多谢母后。

    ”太子妃欣喜的道谢,陆言这举动无疑是对她最大的支持。

     “过几天我就搬去未央宫陪崔太皇太后。

    ”陆言对太子妃道。

     “母后!”太子妃惊呼,慌忙的跪下,“可是儿臣有什么伺候不周到的地方?”陆言现在依然住在椒房宫,按理她马上就要成为太后了,理应搬离椒房宫,把这个皇后寝宫让给自己。

    可是先帝如今尸骨未寒,陆言就搬离椒房宫,旁人会怎么想?太子已经跟她说过了,不要让陆言搬离椒房宫,她的一切待遇照比之前,每日晨昏定省必不可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陆言点头了才行……太子的话太子妃不敢不从。

     陆言皱了皱眉头,她长这么大都是被人捧在手心呵护的天之骄女,行事一向率性而为,最不喜欢的就是太子妃这种严谨死板,规矩大如天的人,“行了,你下去吧。

    ” “唯唯。

    ”太子妃不敢惹陆言生气,恭敬的退下了。

     陆言等太子妃退下后,目光怔怔的落在床顶,六郎真的不会回来了,他不回来她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太极殿外,官员们一天守灵结束,一个个的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往宫外走去。

    高威身为当朝品阶最高的官员,他就跪在宗亲之后,等守灵结束,他颤巍巍的样子,晃悠晃悠的站起来,他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很多年老体弱官员早就熬不住躺下,被内侍抬着去太医署了。

     给陛下守灵是个苦差事,所以高严才不许陆希跟他一起回来,回建康奔丧是真正的赶路,一路几乎是身不离马,到了建康后就要不眠不休的守灵,官员甚至还有死在先帝葬礼上的前例,这种无疑会得到皇家的加封,可高严可不敢拿妻子冒险。

     高元亮在广陵,一听到圣上驾崩的消息就赶到了,高严还在路上,应该可以在陛下下葬之前赶到,他沉默的跟在父亲身后扶着他,父子两人慢慢的往外走。

     “高太尉。

    ”一名官员站在高威身后喊着他。

     高威停步,就见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站在他身后,“杨将军。

    ”高威对着来人拱手。

     “高太尉果然是老当益壮。

    ”杨将军含笑对高威还礼。

     “杨将军过奖了,老夫现在也就只能走走而已,哪里比得上杨将军壮年有为,人老了,不中用了。

    ”高威谦虚的道,身体更往儿子身上靠,高元亮扶得父亲更稳了。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外面走去,杨将军也没谈什么公事,只问了高威几个平时保养寒腿的方子,高威也一一耐心的回答了。

    等两人走出的宫门,高威要上马车的时候,杨将军话音一转,“高太尉对于太子说的要在大宋推进双季稻的旨意,你有什么看法?” 太子在陛下临终前夕,就开始处理政事了,陛下突然驾崩,他因有之前的经验,也没太过手忙脚乱,他每日除了给先帝守灵外,还会找几位重臣议事,在宋国大力广种双季稻就是他下的第一道圣旨。

     双季稻是太子让人从崖州带回来的稻种,据说在崖州这种稻种可以一年种三季,太子得了此稻种后,在广阳郡试种发现虽然不能种三季,但两季还是可以的,种出来的稻米口感不是很好,但是一年种双季可以增加很多稻米产量,味道不好总比饿死好,他就在广阳郡大力推广,等到了建康后,他就准备在全国范围推广。

     对于太子的决定,朝中大臣反应不一,有些人大力支持,毕竟国家以农为本,但也有谨慎的官员认为还是先在几个地方试种一下,确定效果后再推广,更有些保守的官员认为,自古以来稻种都种一季,两季是违反自然规律,种了要遭天谴的。

     “我就一个大老粗,哪里懂什么农事?自然是大家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高威毫不在乎道,也没有明说所谓的大家到底是谁。

     杨将军暗骂一声老狐狸,“不过听说有不少人为了支持太子,准备开春就让名下的庄客都种双季稻。

    ” 高威双目微合的靠在高元亮身上,杨将军说了这么一会话,他居然就打起了鼾声。

     “高太尉?”杨将军见高威如此,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高元亮轻轻的推了推高威,“父亲。

    ” “啊?”高威蓦然惊醒,他对杨将军歉然道,“唉,年纪大了,不服老都不行了,杨将军你刚刚说什么?” “没什么。

    ”见高威如此,杨将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太尉,你先回去休息吧。

    ” “好,杨将军老夫先告辞了。

    ”高威说。

     “高太尉请便。

    ”杨将军笑道。

     高威让高元亮扶着自己去马车,等上了马车后,高威一反之前的老态,睁开双目,对高元亮道:“这件事你不要发表任何意见。

    ” “我知道。

    ”高元亮微微颔首。

     “太急了……”高威叹气,太子一心为国是好,但是大面积的推行双季稻却有点操之过急了,高威是真不通农事,可国以农为本,民生无小事,太子可以选择几个地方试验的种一下,如果过上十来年真可以,那可以大面积推广,但是现在的确不是适宜大规模推广。

     “父亲,那么要不要让庄客不种那些种子?”高元亮问。

     “抽一成良田出来种植吧,如果真行的话,也是一个好东西。

    ”高威说。

     “好。

    ” “今天回去,你陪阿峥一起练武吧。

    ”高威说。

     “父亲——”高元亮眉头一皱,对于高峥,他真不知道应该如何相处,毕竟他长那么大,自己跟他说过的话,十根手指都数的来。

     高威见长子如此,暗暗摇头,这方面元亮比仲翼差远了,仲翼看着偏激,可做父亲还是非常称职的,思及此高威又想感慨一句,妻贤夫祸少了。

     豫章和高严赶到的时已经是一个多月后了,随行的刘毅诸多留在京城的儿子一来,整个刘府像是有了主心骨,刘毅的丧事也能真正办了下去。

    豫章一身素白,有条不紊的吩咐府邸众人行事,脸上除了木然外,并没有太多的悲色。

    这让刘府好些人都有些不满,可碍于她身份太尊贵,不敢在表露出来。

     “想不到他的命还是没有能硬过我。

    ”到了晚上豫章对着侄女的时候,才卸下了,淡淡的说道,“当初耶耶让我嫁给他,就是因为算出他命硬,耶耶说,他是武将又命硬,一定可以比我晚死,可想不到耶耶还是失算了。

    ” “阿姑——”陆希眼眶红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地不停落下。

     “傻孩子,阿姑都没哭,你哭什么?”豫章轻拍陆希的背说道。

     “阿姑,皎皎陪你一辈子。

    ”陆希趴在她怀里说。

     “嗯,皎皎一定会比阿姑晚死的。

    ”豫章爱怜的摸了摸陆希的面颊说。

     “阿姑,你真要去刘家的老家吗?”陆希抬头问,豫章在灵堂说她要去刘毅老家给刘毅守三年孝。

     “对。

    ”豫章轻轻叹气,“这是我欠他的——”当年她实在太年少气盛,左右就是看不上刘毅,他也容忍了她很多,如果不是耶耶逼着他娶了自己,他另娶的继室应该会给他生很多嫡子吧,他也不至于只有一子一女。

     后来耶耶过世,崔氏母子女上位,没他的庇护,她也不可能活得那么自在,她跟育郎(郑启)感情虽好,可崔氏毕竟是他生母。

    人死灯灭,豫章思及往事只有感慨,但她不后悔,不爱就是不爱,她的心早在表哥走的时候就没有了,希望下辈子刘毅不要再遇上她。

     陆希见豫章已经决定,也不再劝了,“阿姑,你要照顾好自己身体。

    ” “当然。

    ”豫章摸了摸她肚子,“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 “我会的。

    ”陆希看着肚子里的孩子,满是慈爱。

     豫章爱怜的望着陆希,幸好皎皎很幸福,不过她也一定会幸福,还有阿劫,因为他们承载了陆家所有的希望啊! 刘毅丧事在主事人到来后,很快就办完了,豫章等人也带着刘毅的灵柩回了刘毅老家守孝。

    正如施平所言,圣上并没有再让新人来接替刘毅的位置。

    不过这些消息,已经不能让陆希分心了,因为她终于在早春二月的时候生下了她期盼已久的宝贝女儿! 那一天高严、高崧崧和高山山都在,再得知陆希生下女儿后,三人一拥而上,都挤到了陆希的产房,高严是看老婆,而高崧崧和高山山是看新妹妹。

     看着软绵绵红通通的小东西,高山山伸出手想戳丑妹妹的面颊,可碰倒那绵软如丝的面颊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改成了轻柔的摩挲,“阿兄,妹妹好软!”他惊叹道。

     高崧崧则一脸纠结,怎么办?妹妹好像比王胖棉还丑?人家说女孩子太丑没人要的,这样阿娘会伤心死吧?不过没关系,以后谁敢说他妹妹丑,他就揍谁!大不了以后给阿妹招婿好了! “阿兄,你看到我们女儿了吗?”女儿小,陆希又生产过两次,这次生的很轻松,她现在精神也很好,拉着高严的手兴奋的问。

     “看到了。

    ”高严随口说道,其实他压根没看,“跟你长得一样漂亮。

    ”结婚多年,高严这种善意的谎言用的很顺手。

     “那是当然,我的女儿嘛!”陆希骄傲的说。

     “皎皎。

    ”高严握着她的手,“累吗?要不要先睡一会?” “宝宝呢?”陆希问。

     “你等等。

    ”高严起身,不一会就把女儿抱了过来,身后还跟着高崧崧和高山山。

     “阿娘。

    ”两人趴到了床前。

     “别打扰你们阿娘休息。

    ”高严把女儿放在了陆希身边。

     “不会。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陆希小心的把女儿放在了自己胸口,听着她轻轻柔柔的呼吸声,心里全是满足,宝贝——她亲了亲女儿软软的额头,你可终于来了,可想死阿娘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