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飞机晚点一小时后,终于起飞了。

    这是一架中型客机,一排六个座,正中间是通道。

    千秋坐在舷窗边,宗形相邻坐,一个看样子像爪哇人的年纪较大的男性坐在通道一侧。

     飞机在攀升,并向左转向。

    眼底是雅加达繁华的街市。

     不过,高层建筑仅占市中心的极少一部分,大部分是多层楼房和低矮的平房,高低建筑很快消逝在窗外,替换它们的是红绿相间的田园风景。

    千秋额头紧贴窗框俯视着窗外,宗形也将身体靠过去看。

    邻座的老男人和他们搭话了。

     “是日本人吗?” 男人突然这样问。

    宗形有点不知所措,但问者满面笑容。

     “是的。

    ” “要去哪儿?” “去日惹看千佛坛。

    ” “那儿很棒。

    ” 问者具有印尼人特有的黝黑肤色,头发稀疏,看样子有五十五六岁。

    天气这么热,他还穿着白色套装,也许是在商社或政府部门工作的人。

     “我去过日本的东京、京都、神户……” “什么时候?” “五年前。

    日本人口众多啊。

    ” 男人以蹩脚的日语回答,不易听懂,但看来他对日本有亲近感。

     “从哪儿来的?” “东京。

    ” 男人点点头,略显得意地问宗形: “知道今村吗?” “今村?” “陆军中将。

    ” 宗形突然想起了过去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占领了东南亚一带,担任爪哇地区总司令的是陆军中将今村均。

     “你知道今村中将吗?” “略知一二。

    ” 宗形以为他是想指责战争期间日军的残暴,结果大相径庭,不是那回事。

     “将军是个好人,很了不起!” 没听说日军在爪哇有什么残酷暴行。

    按年龄推算,这个人当时还是个孩子,也许他只是见到过日本军人。

    太平洋战争致使印度尼西亚从荷兰统治下独立出来,也许他在这一点上对日本抱有好感。

     “谢谢夸赞!” 虽然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但宗形还是道了谢。

    男人微眯起一只眼睛,点了点头。

    千秋听完两个人的简短对话,把头靠了过来。

     “今村中将是干什么的?”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一个日军司令官,当时驻雅加达。

    ” “他知道那个司令官?” “大概小时候看到过。

    ” 宗形斜乜了一下邻座的男人,他正在读报纸,可能听不懂他和千秋的日语会话。

    宗形从前席靠背上的口袋里取出航行地图。

     “当时日本全面占领了这一带。

    ” 宗形用手指着地图上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指到苏门答腊和爪哇。

     “最有进展的时候,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 宗形从孩童时代起就喜欢研究战争史,读过很多相关书籍。

     “在当时的新加坡,山下大将曾因战争优势迫使英军司令官表态:是战,还是和?据说这时盟军要求停战。

    假如当时接受讲和,现在这一带也许是日本的领土。

    ” “真想不到……” “当时从千岛和库页岛都曾被日本占领过。

    ” 因为千秋什么也不了解,宗形俨然把自己当作当事者一样炫耀。

     “宗旨是想解放这一带的欧美殖民地,确立新的独立的东洋和平。

    这种思想本身没错,但是谋求太高了,日本想要当盟主……” “……” “不过,恰恰因为太平洋战争,菲律宾和印尼提前实现独立了。

    ” 千秋默默地把视线移向舷窗。

    从热心程度讲,千秋好像对战争不太感兴趣。

    确实,太平洋战争对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女人来说,无疑是过于遥远的故事。

     “说起这样的事儿,好像很无聊吧。

    ”宗形面部转向邻座的男人。

     好像和千秋说这些话,不如和这个男人交谈舒心。

     再有三十分钟就到日惹了。

    为了作好防暑准备,宗形把座席向后放倒,想在剩下的这段时间里小睡一会儿。

     九点三十分,飞机降落在日惹机场。

    因为航班晚点,时间已不富余。

    宗形从机场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千佛坛遗迹。

     日惹被称为爪哇的京都,整个城市有种沉稳的气氛,但地方小,人口少,车子很快出了城,四周呈现出悠然自得的田园风景。

     上午十点,车外气温好像已经超过了三十度。

    一条弯曲的小河在静静地流淌,间或浸出的一些沼泽地,牛伏卧在里面。

    在炎炎的暑气之中,好像天地间的人、水、牛等一切都静止不动。

    只有沿着国道行驶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喧嚣地驶过,车的种类繁杂,熟悉的车型也多,如丰田、日产等。

     车子从宗形认为模样相同的一个又一个村子旁驶过,十点半到了千佛坛遗迹。

     遗迹的入口处禁止机动车驶入,下面的一公里路需要换乘马车。

    为宗形和千秋所坐马车而驾辕的马,身体很瘦,给人以靠不住的感觉,马车走在干燥的石子路上,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

     仅走了十多分钟,马车就停了下来,说是到地方了。

    只见左边平缓的坡道上方有个小小的山冈,周围和前面所见的田园风光没有什么两样。

    只有几辆观光马车和几个卖土特产的少男少女成为这是旅游景点的标志。

     “这就是千佛坛吗?” 千秋感到有些沮丧。

    这样的景观作为世界著名文化遗迹,真有点名不副实了。

     或许,佛像原本应该以自然的姿态屹立于这种自然界之圣地。

     气温已超过三十度。

    两人擦着额头上的汗,吃力地沿坡道前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