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9章

首页
笔写过信,他们不能公然违背王相的意思,到了第二期,那十里街成与不成已经很分明了,到时候价钱必定上去,可这也就是多花些银子,银子的事都是小事。

     至于陆家,那是王相的姻亲,他们是一家人,不是他们能比的。

     …………………… 华亭县。

     华亭是个小县,又临近平江城,能入官列而非吏的,只有一位县令,主薄县尉什么的,不入流,也就没有定员。

     如今的杨主薄在主薄这个位置上做了快三十年了,迎来送走了五任县令,认真说起来,杨主薄才是华亭县地面第一人,实实在在的地头蛇。

     杨主薄的大儿子是粮科兼户房主事,在县衙里仅次于杨主薄,杨主事不算青出于蓝,但至少是虎父无犬子,从他爹杨主薄手里接下这座县衙的本事是有的。

     杨主薄的二儿子早夭,小儿子早先在县衙里挂了个名,后来就出去做生意了。

     眼看天黑了,杨主薄和大儿子杨主事从县衙出来。

     他家离县衙有一段路,不过这一段路是华亭县最热闹的一条街,两人每天来回都是走来走去。

     刚下了台阶,小儿子杨三爷骑着马拐弯过来,看到他爹和他哥,跳下马,把缰绳和马鞭递给长随,长随牵着马先回去,杨三爷迎上他爹杨主薄。

     ”怎么样啊?“杨主薄问道。

     他这个小儿子去平江城看那个十里街的招商会去了。

     ”刚进午时就封盘了,说第一批的数目够了,我数了数,一共五十六家,倒不算多。

    ”杨三爷答道。

     “不少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杨主事问了句。

     杨三爷看起来很兴奋。

     “我不是要去看看新织机,谁知道木作行里忙的不得了,要河工用的木料、推车,各种东西,我一想,那河工和街道宅子真要动起来,要用的东西多了,我就去找赵伯伯,赵伯伯正忙着,几句话就给我指了条明路, “他们府衙隔壁街的牙行接了货栈行的活儿,说货栈行圈的地最多,用的人肯定也最多,用的粮食肯定不少,我立刻就去了隔壁牙行,牙头听说是赵主事介绍过去的,二话没说,就把这笔粮食生意交给我了,我把老宋留在平江城铺子里了。

     “我从牙行出来,又去了趟货栈行,货栈行张会长说,他们货栈行都是重活,吃得多,只要咱们的东西好价儿合适,以后也可以让咱们送货。

     “阿爹,我算了一路,这可是大生意!咱们的船和人都不够,阿爹,我觉得咱们也应该到十里街圈块地方,以后……” “先别想那么远,先把眼前的生意做好,你累坏了,先回去,我跟你大哥走一走。

    ”杨主薄拧着眉,打断了小儿子的兴奋。

     “那好,你们说话,正好,我要回去算算账!”杨三爷连走带跑先走了。

     “阿爹,这是真要修起来了?”杨主事压低声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